19、我的上司是个昏君(1/2)

春初,李家村的村民绝望的发现村旁的小河几近干涸,井里也打不出什么水来。

“爹,这是怎么了?”十二岁的李大娃已经能跟着家里人下地了,他尚且年幼,还不知道耕种那几天没有水,对这一年的收成有多么大的影响。

李树根从十岁开始跟着他爹种地,现在他儿子已经十二岁了,这样的情况他小时候也见过。那年村子里饿死了好多人,还有一些人被观音土毒死了。

“你先回家,我去趟村长家里。”李树根想到家里这两年存下来的粮食,心里有了些底。

等他到了村长家的时候,里面已经聚集十多个0村民了。

“过两天就是春种,没有水庄稼可怎么活!”

“旱成这样,俺们咋办呀!”

众人七嘴八舌地抱怨,村长李罗就这么听着,直到大家都安静下来,他才拿出了一张告示。

“今年大旱的事,朝廷已经知道了。喏,这是州府发的公文,昨天刚到的。”

那张写满了字的公文就这么轻飘飘地搁在桌上,众人静了一会儿,才有个跟村长关系不错的汉子开口了。

“俺们都是一群大字不识一个的粗人,咱们村就出了你家孝廉一个读书人,这读书写字的事儿,除了他还有谁能干啊!”

李罗最骄傲的就是他这个读过书的孙子,被人这么一夸,他的脸色好看了很多。“孝廉读书呢,我可不敢打扰他。不过这文书的内容我都记住了,既然大家都到的差不多了,咱们一起去村口给乡亲们讲解讲解。”

钦天监早就预测到了这场将会持续两年的大旱,他们战战兢兢地报上去,以为自己是来报丧的,其实却给宁怡华省了事。

冯铁不可能懂得看星象,之前提高粮食产量、存粮的事儿还能算是抢功绩。但他要是预知了旱灾,还去引导百姓抗灾,那这奸臣人设可就立不住了!

好在钦天监给力,众臣能力在线,再加上她前期基础打的好——粮多,两年的旱灾并不是那么无法接受。

安抚、统筹、指导等工作由三公九卿们共同商定,宁怡华代表东厂只提出了两个建议——

一是乱世用重典,灾情期间的犯罪行为从重处罚、

二是督查垃圾倾倒处,尤其是富户、官员的宅子里扔出去的垃圾里面,发现食物就要重罚、如果浪费了很多食物甚至可能被查抄家产分于当地的平民。

为了起到带头作用,皇宫首先接受自查,每天绝不让粮食被当做垃圾扔出去。

大晋每个地方都有专门的垃圾倾倒处,定期被运往填埋垃圾的坑里。督查垃圾倾倒这招极狠。如果宁怡华要求各家不浪费,消减用度的话,很大可能就会变成一件喊口号式的无用行为。

但她不提其他,只查倾倒出去的垃圾,还给出了“情节严重就会被均分家产”的告密鼓励,这下,各家各户很少有胆子去明知故犯了。

高门大户只要有些闲钱,总喜欢弄些风雅的食物来昭显自己的底蕴。比如一道菜就要吃掉十多条鱼的炒鱼腮啦,做一次就要用掉几十只鸡的羹汤等等。

平时他们这般奢侈浪费没人管,但饥荒在即,宁怡华决不允许自己辛苦存下来的粮食被他们这么浪费。

一道菜用十多条鱼可以,但你必须得把那十多条鱼一起吃了,或者分给下人也行。总之,从家里扔出去食物就要被罚。

朝廷还鼓励告密,告密成功就有奖励,还是从被告密人家里拿出来的。不论家底多么丰厚的富户也不敢就这么任罚,将剩余的食物堆在家里发臭也不是个办法,最后富户们只能委委屈屈的消减用度,节省粮食。

这样的执政手段的确严酷又暴戾,但却最大程度地保住了存粮,也保证了百姓不会被饿死。

饥荒第二年,周边一些小国撑不住了,派了使者,来请求用黄金、珠宝换取粮食。小皇帝答应了他们,宁怡华则悄悄派人去那些国家,勾引一些正在饿肚子的有能之人移民大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