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第 31 章(1/2)

了善大师看向姜媛菀的目光变得犀利了些许,他什么也没有说,姜媛菀却觉得自己和卫奕辰的那些个心思都被他看透了。

姜媛菀觉得,不管这位大师在佛法上的造诣如何,他在人情世故这方面,是真的很厉害。难怪那么多的达官显贵,会将他奉为座上宾。

“郡主能有今日的安宁,实属不易,何必主动掺和到这些是非之中?”

“不知大师可曾听过一句话,树欲静而风不止。”

“我身在是非中心,又如何能不掺和到是非之中?”

姜媛菀看了了善大师一眼,目光从了善大师给人做的批言上一扫而过:“就如同大师,纵使一心向佛,也得时常为平衡佛法与世俗之事而头疼。”

“诚然,大师只想静心礼佛,可若是大师不能处理好与世俗之间的关系,恐怕也没有办法像现在这样自在吧?”

“大师虽是世外之人,到底活在世俗之中。倘若外头乱了,您也无法独善其身。”

了善大师见姜媛菀小小年纪,便胸有沟壑,沉稳有度,心中暗自赞叹。

当初便觉得这孩子聪慧,经历了世事沉浮,这孩子看事情的目光,似乎更为长远了。

欣赏归欣赏,跟皇家有关的事,他还是不愿意轻易掺和。当然,若是姜媛菀能够说服他,那另当别论。

不过,他曾欠了卫奕辰一个人情,若是姜媛菀以此为理由要求他出手相助,他还真不好拒绝。

现在,姜媛菀只与他闲话家常,绝口不提人情之事,他是否可以理解为,姜媛菀想尝试着亲自说服他,从而省下那个人情?

有趣,好久没见过这么有趣的孩子了。

“纵使如此,你也没有必要费尽心思阻止刘家与长宁侯府联姻罢?”

“大师可是认为,这是承恩公府与长宁侯府的家事?我却不这么看。”

“世人皆知,刘氏家族起于微末,是靠着联姻,才有了如今的地位。”

“刘太后意欲刘氏女入主中宫之心,人尽皆知。皇上不知废了多少工夫,才让刘太后打消了立刘氏女为后的念头。”

“刘家送女为后不成,便意欲与宗亲重臣之子联姻,持续对未来的朝堂施加影响。长此以往,岂能不生乱?”

姜媛菀深深地看了了善大师一眼,黑白分明的眸子中满是澄澈。

她轻声道:“大师,莫要忘了当初的巫蛊之祸中,多少术士僧人头颅坠地,佛门重地沾染鲜血。”

“您今日若是对刘氏的种种行为作壁上观,来日,兴许就被刘氏所掀起的腥-风-血-雨波及。”

了善大师捋了捋自己的胡须:“这样说来,贫僧无论如何都得出手了?”

“是。您其实对于刘家人的许多做法也不赞同,对吧?否则,当初您就不会拒绝为刘太后批命。”

了善大师笑着摇了摇头,提起笔,写下几行批言,递给姜媛菀:“你要的东西,拿去吧。”

“多谢大师。”

了善大师看着她离去的身影,呢喃道:“后生可畏啊,若是太子殿下和太子妃殿下知道郡主这般聪慧,不知该有多欣慰。”

……

当长宁侯拿到了善大师给自家儿子的批言,得知自家儿子不宜过早定亲,否则会给府里带来血光之灾时,他心中满是疑惑。

“这真是了善大师亲自写的?”

了善大师很少会给人批命,就是长宁侯自己去,都不一定能够见上了善大师一面,姜媛菀居然能够拿回了善大师给他儿子的批言?

长宁侯有种不真实感。

姜媛菀道:“我见表哥伤势迟迟不好,在去寺庙还愿时便顺道为表哥祈福了一番。了善大师得知此事,便来了兴致,说要为表哥批命。听闻了善大师做事随缘,兴许,表哥真的与大师有缘分吧。”

长宁侯心知,在批言之事上,姜媛菀做不得假。他沉吟片刻,叹道:“这可难办了……”

不得不说,了善大师对于人心的把握十分精准。

若是他只说刘希嘉和卫奕辰八字不合,这桩婚事会对卫奕辰不利,恐怕还无法动摇长宁侯的主意。

可若是这桩婚事会对长宁侯府不利,且这批言又是出自了善大师之口——长宁侯就不得不重视了。

他汲汲营营大半辈子,就是为了长宁侯府发扬光大。若是为了一桩婚事,阻碍府上的前程,他说什么也不能同意。

再加上,与刘希嘉议亲后,卫奕辰的伤势确实一日比一日严重,迟迟不好……有了善大师批言在先,长宁侯本已信了五分,思及此处,又信了三分,当下便做出了决定。

只是,怎么退亲,却是个麻烦事儿。直接拿了善大师的批言给承恩公府看?

不不,这不妥当。这样做,承恩公府未必会同意退婚。即便承恩公府同意退婚,必定会对长宁侯府心怀恨意,到时,只要搞些小动作,长宁侯府便会被推到风口浪尖上。

不能给长宁侯府留下隐患。

且当初刘太后想让了善大师为其批命,都没能得偿所愿,若是知道了善大师今日主动为卫奕辰批命,保不齐会多想。

长宁侯思来想去,心生一计,决意让承恩公府主动退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