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绝妙阳谋!(1/2)

居然有个地方还能丰衣足食。

可丰衣足食也就罢了。

李家皇宫竟然还可以餐餐大鱼大肉!

这就他们无比心塞!

要知道,如今哪怕是身为皇帝的李治同志,照样在过着紧巴巴的苦日子。

所以在李世民声情并茂的讲述中。

李治和长孙无忌心惊之余,也在羡慕妒忌恨。

但当两人听到李忠的吞并突厥之策,以及设立姓氏排行之法时,彻底震撼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真想不到万年县竟有如此惊世奇才!”

“姓氏排行之法一旦实施开来,恐怕那些世家大族定然会争先恐后献出粮食!”

李治平复心绪,不由惊叹连连。

“陛下所言甚是,世家大族遇到如此绝妙的阳谋,不得不大出血!”

长孙无忌点头附和道。

“朕早就想放世家大族的血了!”

“如今得此妙法,正好拿这些只顾私利的世族开刀!”

李治爽然一笑,又看向李世民说道:“父皇,李家皇宫在万年县何地,儿臣欲请那位太子殿下入朝为官!”

世家大族底蕴雄厚,根大叶茂!

在朝中,出自世族的官员俨然自成一党。

他们相互照应,共同进退。

每每遇到世族利益受损,就会如狼群般抱团对抗。

往往使得身为皇帝的李治都无从下手。

“爱钦莫急,太子殿下暂时无意入朝为官!”

李世民神情肃然道:“眼下的紧要之务,是用太子殿下的姓氏排行之法来化解大唐的缺粮之虞!”

“父皇言之有理!”

李治深以为然的点点头。

此事议定之后。

李世民随即起身前往了大安宫。

命内侍送长乐回宫后。

李治与长孙无忌又商议起明日的早朝。

既然决定用姓氏排行之法来筹粮,那肯定是越快实施越好。

但这种以虚名换粮食的方法,是一种全新的套路。

所以,他们商议许久,也没商议出先拿哪个世家开刀。

最后长孙无忌决定亲自当托,牺牲长孙家的利益来抛砖引玉。

李治同志表扬大舅子一番,当即拍案定议。

……

翌日一早,太极殿。

“陛下临朝,百官朝拜!”

随着御前内侍一声尖锐的长嘶。

精神抖擞的李治来到帝座前,安然坐下!

“臣等拜见陛下!”

手持笏板的文武百官纷纷躬身齐拜。

“众卿平身!”

李治大袖一挥。

“谢陛下!”

群臣齐声附应,纷纷起身。

“太上皇陇西祭祖之行顺利完成,昨夜朕就梦到祖宗降临太极宫!”

“直言大唐若要国运昌盛,必先整肃纲常,理清贵贱,才可让天下安稳!”

“众卿以为,此梦是何寓意啊?”

李治俯视着殿内群臣。

忽而露出一抹狡黠的笑容。

闻听此言。

文武群臣顿时一片骚动,纷纷交头接耳。

“今日陛下是怎么了?”

“不提雪灾和粮荒,也不问突厥外患,上朝就问纲常贵贱!”

“卢御史,恐怕今日陛下此言大有深意啊!”

“圣心难断,我等为臣者岂能妄加猜测?!”

站在前方的房玄龄、杜如晦、高士廉几人相互对视。

同样对李治反常的言行诧异不解。

不过,这几个老油条自然不会主动去踩雷。

因为解梦玄之又玄,鬼知道李治在使什么坏主意。

“回陛下,我大唐纲常有序,贵贱明晰,无需整肃理清!”

“如今天下饿殍遍野,民不聊生!”

“臣倒认为陛下开朝说梦,实有怠政之过!”

一道高大的身影忽然走进殿中,朗声说道。

没错,此人正是大唐第一喷子魏征。

身为谏议大夫。

他哪能对李治的‘怠政之举’视而不见?!

所以,他必须当朝开腔喷皇帝。

果不其然。

他一开腔,立马吸引来群臣佩服的目光。

“纲常有序?贵贱明晰?”

“魏大夫此言未免说得太满了!”

“朕且问你,魏姓与博陵崔氏相比,谁更尊贵?”

李治瞥了眼魏征,不动声色的问道。

可是这话。

却让殿内群臣心头一跳。

论天下姓氏的贵贱?

陛下这是打算捅马蜂窝啊!

“博陵崔氏乃数百年的老牌世家,臣的魏姓自然无法与之相比!”

魏征沉吟良久,只好如实回道。

崔氏自汉代起,就称盛于东武城、安平两地。

但到了魏晋时期。

安平在长期属博陵郡管辖,故而被人称之为博陵崔氏。

繁衍至今,已然是一等一的老牌世家了。

他魏征的魏姓,顶多只能算长安新贵。

“魏大夫未免太过妄自菲薄了!”

李治嘴角微微扬起,断然说道:“姓氏尊贵与否,岂能按年份来论?!”

此话无异于一石激起千层浪。

顿时让殿内的世族官员炸开了锅。

第章人有高低贵贱

出自博陵崔氏、范阳卢氏、太原王氏、荥阳郑氏等官员。

纷纷怒容满面的走了出来。

“陛下此言难道不怕寒了天下世族的心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