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1/3)

,最快更新娇后娘与萌崽崽[七零]!

第213章

苏卫民看着闺女写的计划书,聊聊数百字,内容也不复杂,归纳一下也就几个点:

按人头划分田地,无论男女老少人头一份,责任到每个家庭,调动家庭劳动积极性;该缴纳的公粮一两不少,产出自负,自给自足,丰收年家庭多留余粮,失收年也不会向国家索要钱粮;虽说法不责众,日后若上头怪责下来苏卫民作为支书首当其冲,苏笑笑建议先向上级领导建议,以苏家村作为试点,先试行两年,以后看情况再说。

苏笑笑上辈子看过一些纪录片,一九七八年的这个时候某省一个小村庄的十八个农民作为改革先锋,冒天下之大不韪,瞒上不瞒下写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田到户”的包干保证书,不吃大锅饭不养懒汉之后,次年的产量高达过去五年的产量总和。

但即便丰收至此,质疑和批判的声音却从未停止过,直到一九八零年中,领导人肯定小村庄这个“大包干”的做法,认为这样做更能提高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土地的潜在价值,并明确表示“农村改革势在必行”,又到了一九八二年才正式实行“家庭联合承包责任制”这个政策。

苏笑笑出生在九零年代,也没有生活在农村的经验,身边也没有给她科普这些信息的人,对于这些事不是很了解,只隐约记得这么一点,按照历史的进程,几年后肯定会分田到户,这时候其实苏卫民没有必要在这个风口浪尖上提及这件事。

但是就这一次的事件来看,如果苏卫民没有当机立断号召大家提前收割水稻,如果她和韩城不是正好回来,搬来了“援兵”,其后果不堪设想。

苏笑笑不打算让苏卫民“瞒上不瞒下”去冒险,但是这件事可以提前和县领导“申请”,至于县领导有没有这个魄力,批不批,什么时候批,结果都一样,也就是晚几年实行和早几年实行的事,并没有什么损失。

但苏卫民这个极具前瞻性的建议有必要让领导看到,即便是县领导不敢批,等以后最高领导人颁布政策的时候,也会记得有苏家村的支书是个思想和领导人高度重合的改革先锋,以后苏卫民若再去县里提点什么建议,也能说得上话,领导未必不会慎重考虑。

况且这个想法确实是苏卫民先提出来的,吃“大锅饭”做不做也就是混个半温不饱,怎么着都饿不着,埋头苦干的人见着懒汉随便上上工也是这样,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动力,所以大家的劳动积极性都不高,更有不少人“偷工减料”,这样的干活方式产量怎么可能提高上去?

换了以前苏卫民断不会有这种念头,但这两年,从恢复高考到越来越明目张胆的倒爷,大街上渐渐消失的红袖章,陆续平反的知识分子和一批批回城的知青……都在证明一件事,换了领导人之后不一样,社会风气不一样了,人人都能看到希望了,分田到户不会少国家一两公粮,只是多劳多得,不养懒汉,苏卫民觉得未必不可行。

“闺女你放心,等双抢过后这事我会去县里提,外面已经没有什么雨,我先去看看外面的情况。”

关在家里好几天的崽崽也坐不住了,都要跟着姥爷出去走走。

台风一停其实外面也没有什么危险,况且雨也停了,李玉凤也就不拘着他们,只是让他们戴好帽子穿上蓑衣。韩城和苏振华也坐不住,一人抱一个小崽跟着出去看看情况。

李玉凤说:“我也去大菜园看看情况,顺便摘点菜回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