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七零章 心思(2/3)

“嗯,”樊稠无可无不可的嗯了一声,然后就立刻问道,“今天上午你跟着韩将军在前面……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

今日行军的时候,韩遂领着骑兵等作为前军,又遇到了所谓的故人,等到樊稠的中军得到了传来消息,急匆匆的赶到了前门的时候,韩遂所谓的故人已经是离开了,樊稠根本没见到。

樊稠毕竟是武人,说话也比较直,三问两问,一方面又问不出什么来,二也引得韩遂很不痛快,两人不欢而散。

但是这个事情,就像是一个疙瘩一样,老是在樊稠心中膈应着,所以入夜扎营之后,就叫来了跟着前军行进的李利来问个清楚。

如今当下已经是没有了退路,只能是一路向前,原本还指望着李能够凭借这战马快速回转,和自己合兵一处,攻克长安,但是现在李那边迟迟没有什么消息,而自己这里和韩遂之间,好像有些麻烦。

李利低着头,听到樊稠的问话,心中不由得动了动,虽然现在和马腾韩遂算是友军了,但是败在马超手下的耻辱却是李利他至今都难以释怀的事情,如今还要强忍着耻辱感在韩遂之下干这个做那个……

尤其是那个马超,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实在是尴尬无比。

每一次见到马超在和一群人不知道笑谈一些什么,李利都会觉得马超是在讲他那一天被俘虏的丑态。有时候李利恨不得冲上去和马超再干一架,但是李利知道,他自己打不过马超,因此只能是咬着牙,忍了。

现在,似乎,好像,嗯……

李利眼中目光闪动了几下,然后缓缓的抬起头来……

………………………………

对于樊稠的小情绪,韩遂多少也有一些意见。

故人送点东西,怎么了?

这种事情再正常不过了,现在自己被拜为新丰侯,当然就会有人附势,要是自己现在是在长安城内,说不定已经是宾客盈门了!

怎么了,还要某见一个故人就打跑一个故人不成?

自己在关中和西凉,都是有名望的,那能会没有什么故人?

韩遂原本名字叫韩约,原本就在金城当地具备名望,被当时的金城太守殷华征辟为官吏,后来金城太守殷华在任上病逝,因为韩遂等于是殷华的门生,所以韩遂当时就和另外的官员江英等追送殷华的遗体到遐邱,并为殷华刻石碑,纪念其功勋,很是成就一番佳话。

也正是因为如此,韩遂后来前往京师雒阳办理公务的时候,那时还在世的大将军何进,久闻其名,特别邀请韩遂相见。那个时候韩遂还向何进谏言,劝说何进诛灭宦官……

后来西凉羌人叛乱,攻陷了金城,胁迫当时在金城的名士边允、韩约入伙,推举边章、韩遂为统领。也就是那个时候开始,边允改名为边章,韩约也在此时正式改名为韩遂。

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韩遂比起李、郭汜,甚至是马腾来说,都更为有一些知识,也更有名望,而且从内心深处,韩遂还是希望摆脱一个叛军的污点的……

更何况,就算是苦人家,多少也有几个穷亲戚的,现在自己封侯了,那么多了一些所谓不怎么熟悉的“故人”,岂不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这种事情还需要怎么解释,还需要如何说明?自己又不是樊稠的爹,有必要事事都给樊稠掰碎了好好讲么?

更何况自己身边依旧还有一个熊孩子,嗯,别人的熊孩子需要照顾,哪里有空理会樊稠的什么小情绪……

“叔父!”马超兴冲冲的来到了韩遂的帐篷内,拱手见礼,然后就迫不及待的说道,“叔父,昨日你所说的事情,我想明白了!”

马超虽然是马腾的年龄最大的儿子,但马超的字却是用的孟起二字。这是因为马超的母亲是一名羌女,所以……

因此马超明事理之后,便知道自己的父亲虽然对自己有所疼爱,不过也是有限度的,或者对于父亲马腾而言,自己更多的偏向一个将领,一个可以信任多一些的将领而已。当然现在的马超并没有觉得这有什么问题,如果自己连一个将领都没有办法好好胜任的话,那恐怕就在父亲马腾那边失去了自己的存在的价值了。

不管是汉代还是在后世,在孩子还没有进入叛逆思维模式的时候,父亲绝大多数依旧是孩子心目当中的英雄,因此马超为了让自己更加的复合马腾的期望,不仅每天苦练武艺,甚至还主动的像韩遂示好,为的就是能从韩遂这里学到一些其他地方学不到的东西。

比如左传。

比如政事。

比如前两天所说的那个话题,关中的老秦为何在天下统一之后一败涂地……

“哦?”韩遂笑笑,示意马超就坐,然后说道,“好,你说说看……”好为人师,指点迷津,向来就是根深蒂固扎在所有华夏人内心深处的东西,韩遂也没有摆脱这样的喜好,反正现在也是闲着,也就不妨随意的指点年轻人几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