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态度转变(1/5)

“除了西边的祝阿县,最靠近咱们历城县的就是北面的漯阴县,与东面的东平陵县,漯阴县有范家坞堡,泰山贼打了一阵没打下来,转头去攻占了县城。

“现在除了东平陵,几个县的县城不是已经沦陷,就是岌岌可危,除了寥寥几个实力强劲的豪强稳如泰山,寻常大族的坞堡已然被攻下了不少。”

杨宁率领大军回到历城县的时候,先行出去哨探军情的孙淮回来向他禀报各地战况,“泰山贼越打越多,仅仅是我们探明的就已经超过两万,如此庞大的数量,寻常县城、坞堡哪里守得住?”

听罢孙淮的叙述,杨宁有片刻沉默。

济南郡八县,历城、祝阿在西,漯阴、著县、管县在北,郡治东平陵在中,邹平、于陵在东。

此次泰山贼出来掠粮,先前是分散劫掠,目标也是乡里平民、普通大户,后来裹胁的难民以及收纳的河北流民多了,实力大涨,便开始攻打大族坞堡甚至是县城。

一开始进入济南郡的泰山贼不过万人上下,杨宁去了祝阿县一趟,旬日间又剿又抚,让祝阿县再无一个贼寇,但整个济南郡的泰山贼数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至两三万之众。

北面除了漯阴,著县、管县两县的县城都已被攻陷,可想而知两地死了多少人,又有多少人会被贼寇裹胁进队伍。

“东平陵是郡城,城池坚固内有驻军,豪强大族也多,不用咱们管。

“东面的邹平、于陵两县相距太远,我们要是越过东平陵前往彼处,耗时耗力不说,一旦郡城里的曹嶷部曲动了歪心思,我们还得顾虑自身的安危。

“眼下,我们能用兵该用兵的地方,正是北面的著县与管县。”

说这话的不是杨宁也不是张明成,而是赵文景。

赵文景虽然一直在杨宁身边做事,但就如他最初说的那样,他只是暂时襄助杨宁而已,故而每每都是杨宁要求什么他才会做什么,杨宁问什么他才会答什么,鲜少主动进言献策。

人家毕竟是做过九卿的名士,身份摆在那里。

而随着杨宁扫平祝阿县,正式建立兴复军,且在旬日间把兴复军整顿得有模有样,赵文景对杨宁的态度悄然发生变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