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京师议事(2/3)

多尔衮很享受这种感觉,其实从内心来说,多尔衮是多么想登上这个九五之尊的宝座,现在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坐在上面,让他非常不爽。可是没办法,大清国刚刚入关不久,就算是他有这个野心,也不能进行动作,在大义这一点上,多尔衮还是非常清醒的,不能因为自己的野心,把大清国这么好的局面给破坏了,所以他只能忍着,接受这个摄政王的位子。

但这不代表他不能行使皇帝的职权,事实上,多尔衮一直都是这么干的,下面上的折子,最后都要加上他摄政王的大印才能执行。

多尔衮扭过头来,不紧不慢道:“本王生气的是,多铎打一个扬州城,竟然损兵折将,折损了这么多的兵力,要知道,我们自从入关以来,不管是对阵明军还是对阵大顺军,从来都没有在一场战役中损失这么多的兵力,你们看看,其中还有数千满洲八旗的勇士,这让本王如何能坐得住?连江北四镇都乖乖投降了,一个扬州都打不下来,多铎这是在干什么?”

众人这才反应过来,原来是因为这件事,范文程一脸恍然大悟的表情,方才他虽然是走马观花看了一下折子,但是他能当文臣之首,记忆力肯定是非常好的,他记起来了,多铎在上面上损失了不少八旗勇士,光是两白旗,就折了两个甲喇。

怪不得,摄政王原来是为这件事情生气,要知道,两个甲喇的损失对于满洲八旗来说已经很了不得了,更不要说还全都集中在两白旗,那可是多尔衮兄弟的本钱,难怪多尔衮发脾气。

多尔衮又道:“至于范学士提到的扬州屠城的事情,本王以为,这件事情其实也不算是坏事,不错,本王是推崇满蒙汉一家的政策,可是说起来,这些汉人是要教训一番,前番剃发令一下达就造成了这么大的反应,现在多铎来这么一手,本王倒觉得不错,至少震慑了一下南蛮子,让他们知道,大清也不是好惹的。”

下面的大臣之中,许多汉臣噤若寒蝉,满洲和蒙古的大臣则是有些洋洋得意,范文程虽然是辽东汉人,但心中不免也有些膈应。毕竟那是几十万条人命,不用看也能想象到扬州现在的惨状,可是这些话在多尔衮嘴里说出来是如此的稀松平常,可见满洲的高层还是没有把汉人真正的重视起来。

多尔衮起身道:“方才是本王有些失态了,不管怎么样,这扬州城算是攻下了,多铎说了,下一步就是渡江作战,他们已经在征集民船,打造战船,相信这个计划很快就能实施,朝廷的任务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支援前线,坚决帮助前线部队打好南京这一仗。”

他顿了顿道:“一旦渡江,剃发令就要重新实施,你们不要觉得本王执着于给人剃头发,要知道,这是臣服的标志,只有剃发,才能表明明国的亿万民众已经臣服于我大清,甘愿做我大清的顺民,这是必要的步骤,也是必须要推行下去的步骤,留发不留头,谁敢阻拦,下场就是死。”

“嗻!”文武百官一起答应道。

眼看着就要散会,多尔衮好像又想到了什么道:“哦,对了,还有两件事情。”

大臣们正准备起身,又呼啦一下全部跪好,多尔衮很满意,他道:“洪承畴,洪爱卿。”

大臣中间瞬间站起来一个人,不是洪承畴还能是谁,这位当年大明朝的辽东督师,如今已经剃发,变成了金钱鼠尾的发型,穿着满清的官服,若是从远处看,就跟满洲人别无二致了。

自从他被俘之后,经历了求死、迷茫、动摇、投降几个环节,再加上皇太极和多尔衮两代满洲领导人的驯服,现在的洪承畴已经完全适应了他的新角色,甘愿做满清的鹰犬了。

“奴才在。”他熟练地跪下,听取多尔衮的命令,应该说,洪承畴在满清的大臣之中还算是比较低调的,主要他毕竟是后来人,跟宁完我、范文程等一批在关外就跟着皇太极打天下的老人不一样,而且他是明朝的高官,身份非常尴尬,说实在话,在汉臣这个群体中,范文程和宁完我等人也是非常排斥他这种贰臣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