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2章 经典流传(2/4)

也有大臣期待又担忧地问道:“殿下……臣家里那小儿今年刚满七岁,不知可还能入得幼稚园?”

萧壁城给了他一个冷酷无情的回答,“七岁已经是大班毕业的年龄了,当然不能再入书院。”

那大臣闻言遗憾不已,心中连叹可惜,他府上再没有适龄儿童了,就这么失去了一个开拓人脉的机会。

这时,萧壁城的话却又不急不缓地拐了个弯,“不过呢,我和苓儿后续还有计划,打算针对七到十六岁的孩子们,再设立一类书院,同样会提供义学。”

分别是六年小学和三年中学,都在义务教育的范畴内。

等毕业后就靠统一的科举考试,自主决定是要成婚生子打工,还是进入如清懿书院这样的高等学府继续进修了。

前者是为了广开民智,给大周百姓们最基本的教育保障,后者更多是给平民百姓进入仕途的机会。

只要是年龄符合的孩子,便都可以无条件进入书院学习。

而这部分恰恰是最难做的,因为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最多,远不是一个书院能装下的,还需要大约三到五年的筹备事宜,与国库银子的积累。

不少大臣却心思一动,眼神发亮地道:“不愧是殿下,若是做成了,这定是能够名垂青史的创举啊!”

“没错,这等大事要今早提上日程的好,不知殿下与太子妃打算何时动作?”

看着那一张张期待和渴盼的脸,萧壁城心底冷笑。

他故意没说,等幼稚园毕业之后,接下来的义学制度就和清懿书院相似了,平民后代将会与官员子女进入同一座书院。

届时书院招生不看出身,也不看成绩,只遵循就近入学原则,一处书院满员了便要分配到另一处去,这乃是义学最大的特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