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 国家养士,仗义死节!(2/3)

她美眸噙满了泪花,对全城大声道:“因大唐,已经快要亡国了!”

全城,哗然。

普通老百姓,谁能知道朝廷大事?天下兴亡?

他们只能从朝廷布告,还有传来的只言片语、小道消息中,知道安禄山造/反,但对国家到底危险到何等程度,一无所知。

王异一石激起千层浪。

王异大声道:“朝廷对安禄山叛乱,虽然有些准备,但还是严重低估了叛军的实力,以致于一招落错、满盘皆输。如今长安和潼关空虚,叛军主力若是一心攻打潼关,就算哥舒翰在潼关也守不住几天。”

“所以,朝廷才会命令各地军队放弃全部城池、云集潼关、勤王护驾。”

“哗啦··”

滁州百姓,一片哗然。他们这才知道,大唐的形势竟然急转直下,恶化到如此地步。

这安史之乱,竟然很可能终结大唐王朝,让大唐覆亡?

“各地勤王军队,赶往长安,需要时间。”

“朝廷集结军马,重整军容,需要时间。”

“大唐与各国结盟,各国援军赶到,需要时间。”

“大唐最缺乏的,就是时间。”

王异不愧是琅琊王家的贵女,对局面如数家珍,侃侃而谈,条分缕析,将杜预的苦衷说的清清楚楚:“而杜预能想出的救国之策,就是用讨逆檄文,激怒安禄山。让他失去理智,帅军不去进攻潼关,却来滁州,至少能浪费他宝贵的十天半月时间。”

“有这点时间,大唐就有喘/息之机,就能赢得宝贵战略缓冲时间。”

“各地的军队,就能源源不断赶到潼关、重组大唐主力。”

“潼关,将重新变得坚不可摧。”

“大唐,才有希望成功平叛,镇/压安史之乱。”

“现在,你们明白杜预的苦衷了吧?他若不主动将这泼天大祸一肩挑下来,大唐的天,就要塌了。”

整个滁州,鸦雀无声。

人人眼神复杂,凝望杜预。

杜预沉声道:“父老乡亲/们,王异说的不错。是我,替大家作出了这个决策——以滁州一城一地的得失,来拖延叛军迅疾如风的脚步,来换回大唐战略缓冲、重组的时间。但代价是滁州要遭受叛军雷霆一击、毁灭打击。”

“请大家马上回家,收拾东西,不要带太多,速速从南城出城,在滁河码头上,我已经调集了一百多艘大船,他们会将大家疏散到附近的庐州、荆州。”

“我愿留在滁州,守城,抗击叛军。”

“叛军时间宝贵,只冲着我一人而来。不可能有精力去庐州、荆州搜索追杀大家。”

“只可惜,大家的家,肯定要被兵火焚毁了。”

杜预盯着百万父老乡亲,那一双双渐渐炽/热、哀伤的眼睛,认真道:“国养士百二十年,仗义死节,正当其时!”

“我,愿与滁州共存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