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刻舟求剑!(2/4)

好气呀。

这个混小子。

竟然给皇帝递刀子,坑我么?

杜预这段话的意思:譬如良医,病有万种变化,药也随之有万种变化,病变而药不变,会把人治死的。

故大凡行事必须依法而动,变法者应因时代的不同而有变化。不敢议论法令者,是普通百姓;敢于以死守法令者,是在职官吏;能够因时而变革法令者,是贤明君主。所以天下有七十一位圣人,他们的法令各各不同;不是所为者相异,而是时势已有不同。

“你们听听!”

年轻皇帝血脉贲张:“这就是你们说的圣人之言,先王之法,足足七十一圣人、仁王,但没有两个圣人、先王,行的法令是一致的,甚至各有各的不同。但这并没有妨碍天下大治,没妨碍他们成圣。”

皇帝慨然道:“这才是读过大书的人!这才是真正的读书人!”

“也是朕和朝廷,真正需要的人才!”

范相等保守派老臣,面若死灰,被皇帝骂的狗血淋头。

他们有心要反击,再倚老卖老,却无奈杜预这篇文章,早已文成镇国,传遍天下,有文渊阁做背书,还怎么辩驳?

难道,你能说自己的水平,比文渊阁当值大学士还高?

大唐百姓,也纷纷点头,交口称赞。

“对啊,这个比喻很有趣啊。”

“良医看病,哪怕同样的病症,也要望闻问切、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哪有所有的病都开同一种药方的道理?”

“杜案首,言之有理。”

“连我老婆子都听得懂,那些朝廷里的大臣却不懂,不知道是真不懂还是装不懂。”

“确实,变法,应该变法了。”

大唐各个阶层,士农工商,都在热议变法。

杨雄只怕做梦也想不到,他原本打算以先王之法、圣人之言打压杜预,却被杜预反向利用,变成了一场“大唐要不要改革”全民热议的大讨论、大论战、大辩论,起到了广泛开启民智、发动民众、激起民变的反作用。

后宫,王太后正在赏花。

皇后笑道:“也不知道咱家的女状元,考得如何了?”

王太后淡淡一笑:“王异那孩子,我看着长大的。跟哀家很像,杨雄是主考,她不会有问题。”

王太后眉头一挑,淡淡道:“倒是那上蹿下跳的杜预,哀家看,该杀一杀他的威风了。”

皇后早就听说了,杜预给武媚娘“三个锦囊”的事,知道自己在皇帝面前吃瘪、失宠,感情背地里是杜预干的,对杜预恨之入骨,连忙道:“就是。本宫看过他的诗,也不知道这人哪里好,竟然迷得天下人团团转。竟然还斩获小三元,连王伦都死的不明不白,此人真是该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