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雄辩策论!横扫杨雄!(2/3)

“哦?嗯?”

面对杜预咄咄逼人、犀利言辞,杨雄只能步步后退,颓然发出一个“啊?”

杜预沉声道:“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以为治,岂不悲哉!”

当初他们作的标记是可以引导渡河的,现在水已有变化,增加了许多,楚人却仍按表而导渡,这是其之所以失败的原因。今天的君上效法先王之法,与此相似。当今时代与先王之法已不相适合了,却仍要说这是先王之法而效法之,以此治国,岂不可悲吗?

杜预的策论、推断,如大江大河、气势磅礴、函牛之鼎、重于千钧!

杨雄吐血。

杜预喝道:“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世易时移,变法宜矣。”

当他说到“时移世易,变法宜矣”时,才气直冲云霄,一泻千里、气吞万里、摧朽拉枯之势、形成一条才气之龙,声张势厉、气压山河、龙骧豹变、锋不可当!

杨雄被七彩才气,震得面色惊骇、骇然色变。

镇国。

这篇文章做到这类,已然文成镇国。

大明宫,金銮殿。

大唐皇帝正面沉如水,眉头紧锁,看着朝中两派人马,疯狂争吵对骂对峙。

这两派人马,一派是太后党的“保守派”,极度迷信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道家学派,要求一切法先王之法,循规蹈矩,祖宗规矩半点不能改,老臣势力大,另一派是拥护年轻皇帝的“改革派”,以一些年轻臣子为骨干,朝气蓬勃,可惜人微言轻。

保守派与改革派,天天在朝廷上争斗,表面上为了治国理政,到底奉行黄老之学,继续无为而治,还是励精图治,推行改革,实质上是权力归属——权力到底归德高望重、势力深不可测的太后,还是亲政后的皇上。

这次的话题,是皇帝授意底下人,以“变法图强”为借口,表面要改变太后临朝听证时的一些规矩,实际上要夺权。

年轻皇帝本以为,自己已然亲政,又布置已久,这次“改革”定能旗开得胜。那些朝中的老顽固,也应该看清楚大势所趋,不会再反对自己夺回权力。

他没想到,跟老谋深算的太后比,还是嫩了点。

这次朝议商议,要仿效大秦商鞅变法,奖励耕读,富国强兵之策。

皇帝筹划已久,精心准备,年轻改革派官员摩拳擦掌,各个踊跃。

“大秦与大唐的大棋局中,已占据全面上风、压倒性优势。”

“过去五年,我大唐与大秦爆发三次大战,无一胜利,全面败绩,河东郡、河间郡均被侵/占。”

“大秦以商鞅变法,国力大增,已隐隐称霸圣元。”

“大唐再不变革,迟早被大秦吞噬。”

“恳请皇上下定决心,早日变法图强。”

但没想到,保守派占据绝对上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