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鹏北海,凤朝阳!(2/3)

玉真公主、欧阳正焕下船,他们身后,跟着气韵轩昂的欧阳斌、纳兰云、隋强等岳麓书院20位士子!

虽然都是秀才文位,但大唐秀才们碰到岳麓书院的高才,大气不敢喘。

“好,好强的压迫感。”

“这就是五大书院培养的高才?”

“大家都是秀才,怎么会差距这么大?光是站在那里,我就高山仰止、不敢轻动。”

“听说,他们学识未成前,不许下山,闭关苦读,有些实力早已超过秀才,达到举人、进士。”

欧阳斌目中无人,根本不看别人,却一眼就盯上杜预。

目光微冷。

玉真公主却微微一笑:“让大家久等。时候不早,开文庙!”

林如海拱手:“得令!开文庙!”

“且慢!”

欧阳斌突然道:“我还不知道,书山的规矩,请宣讲。”

众人绝倒。

你堂堂岳麓书院的高才,竟然不食人间烟火到这地步?

连书山学海规矩都不知道?

杜预暗中松了口气。

他也不知道。

学霸,需要知道考场规矩吗?

需要吗?

玉真公主不以为忤,对林如海道:“那,就烦请林尚书,宣讲一下书山学海中的注意事项。也免得学子们误入歧途。”

林如海知道,玉真公主这是重视岳麓书院,普通学子提出这要求谁搭理?

他郑重其事道:“一位列圣,曾经就书山学海做了一首诗,讲的便是书山学海之事,我宣讲与你们知道。”

他才气惊人,沉声道:“【七律·劝学】”

“少年无学叟而忧,执笔难书断墨油。”

“落日西山方觉晚,带霜北雁始知秋。”

“书山探宝勤寻路,学海求知苦渡舟。”

“满腹经纶舒广袖,琼楼玉宇任风/流。”

虽然只是平静的宣讲,但林如海两榜进士、功底扎实,竟然讲得周围十里内,洪钟大吕,雷音震动,哪怕站在人海最后,也能听得清清楚楚,如雷贯耳。

虽然很多人听过无数遍,但学子们还是认真、反复咀嚼。

这首圣人写的诗,必然有其深奥的道理。

表面看,这是一首劝学诗,勉励读书人勤奋好学、日以继夜,从书山学海中汲取知识,最终遨游天地、成就一番伟业的大道理。

但既然放在这至关重要的府试,自然有醍醐灌顶、提点后辈之意。

林如海沉声道:“书山探宝勤寻路,学海求知苦渡舟。一个勤,一个苦,两字已经将书山学海的捷径,告知尔等。”

“至于书山之中,到底会遇到何事?何等挑战?只能说——因人而异。”

读书人们发出一声哀叹。

这话,等于没说。

林如海面色如常,淡淡道:“书山觅宝,学海泛舟,机缘不同,全看造化。有人进书山第一山,便在松树下觅到了镇国文宝,满载而归,有人苦苦爬到第三山,文宫受损,也入宝山而空归。譬如人生,又哪里有绝对公平可言?”

“我只能说,越往后,越精彩。寻觅到高等文宝概率越大。”

“这么说,书山学海,便是我等寻觅宝物猎奇之地?”

欧阳斌傲然道:“那宝物岂不都归我?”

林如海正色道:“书山觅宝防自满,学海泛舟宜从容。就算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不要过度自满。因谁也不知道,书山学海,在山与海的彼岸,到底有什么在等着你。”

杜预低头,思索着林如海书山觅宝防自满,学海泛舟宜从容这两句诗。

他隐隐感觉,这诗是林如海说给他听的。

“最后嘱咐一句。”

林如海郑重其事道:“书山学海,危险重重。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人生有三次机会能进入书山学海。千万不要为争夺文宝或者别的,不顾实力强撑,一旦文宫崩坏,以后再无机会。得不偿失。”

一众秀才,凛然一寒。

文宫?还能文宫碎裂?

林如海正要宣布开始,谁知玉真公主却将目光投向杜预。

她淡淡道:“杜预,你做一首诗来,为我大唐秀才们赴考壮行!”

无数目光,顿时集中在杜预身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