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咱们有见识(1/3)

带着这支车队出发后,丁显才发现,自己还是小瞧了颜汐。

车队离开辽州境内后,官道边没有百姓相送,但是却有与善茶棚的掌柜和伙计一路接应。

每到一处,与善茶棚出面,必定为大家安排好了骡马歇脚的地方,货物存放得妥妥当当。过城门关卡的时候,与善脚力行有通关文书,不需要动用辽州府出具的公文,就能优先通过了。

当然,这一路上,辽州的这支车队也很引人注目。

所有人都穿着新做的统一样式的厚实棉衣,脚蹬厚底毛绒靴子,外面批了一件防风防水的棉斗篷。

这棉斗篷用的布料,是新乡百姓织的布,织布棉线用石蜡等涂抹,水珠掉上面滑滚而落,堪比蓑衣。而靴子更是鹿乡的鹿皮镶边,就这么一层镶边,就能保证靴子踩雪里不漏水。

这些,都是颜汐出钱置办的,算是门面广告。

刘衡不是不想出钱,可是送完税银秋粮,向各县拨下采办货物、兴农水利的钱后,府衙又见底了。

其实,也不是没有商贾想来做这买卖。辽州的大商贾们,都愿意批发些东西运出去。但是,这些商贾们,自然不会什么特产都肯收,收的时候也不会给百姓高价。百姓们若是零卖出去,手里能得多少钱?

而且,一旦商贾介入,与县衙勾结呢?

商人扒层皮,官吏再扒层皮,到了供货的百姓那里,辛辛苦苦忙一年,也许就只剩下点苦力钱了,要是这样,和往年有什么区别?

所以,颜汐建议的是官营形式。由各地县衙出面,先从百姓手中购买,再由府衙组织商队,将这些东西对外售卖。官府收购的基准价高了,那些商人就不可能再低价收购了。

而等将来,若是辽州特产不愁卖了,销量达到一定规模了,官府就不再掺和,给个指导价,让百姓们知道卖多少钱不算亏,那时候就不用再限制商贾参与了。

目前阶段,只能官府来操办。

一路赶路,行行复行行,老天爷帮忙,没有遇到大暴雪,到了月末,远远就看到了京城高耸的城墙,丁显让人往后传话,“京城到了,今日就入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