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朝会皆博弈(1/3)

果然,朝臣们吵来吵去,就有人弹劾刘衡在新野做县令时贪污受贿之事来。

刘衡在新野的做法,将盐铁司给得罪了,也将盐商们给得罪了。这些人,谁是好相与的?

御史台有御史出列,“圣上,刘衡胆大妄为,身为朝廷命官,公然索贿,简直是目无法纪。”

卫城还未开口,御史台另一位年轻御史出列道,“圣上,微臣以为李大人太过偏颇,刘知州在新野所得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兴修水利、开造梯田、修路架桥,安抚百姓,每一件事,都未要朝廷的银子。刘大人个人声名受损,新野百姓得利。微臣以为,刘知州有功无过。”

“胡说,要是都可这样算,是不是杀人者救一人就可抵销?”那李御史急了。

边上又有一个年轻官吏反驳道,“若依李御史此言,那刘知州兴修水利的银子,应该由朝廷拨发?修建大堤的工匠,应该从朝廷派出?”

这话,直接把李御史给噎住了。

他要是说应该由朝廷给,那户部尚书估计就得活撕了他;工匠要是由朝廷派,工部捶死他的心都有。他一个人,可扛不住户部和工部的围攻啊。

陈阁老看李御史目瞪口呆的样子,看看那两个年轻官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刘衡这些年靠着与善茶棚的经营,终于开花结果了。他人不在朝廷,却已经有人为他伸张说话了。

两位年轻官员的话,朝堂上一时静寂无声了。

这账要怎么算呢?

其他官员还在琢磨这事要怎么说,陈阁老看到卫城含笑看着两个年轻官员,出列说话了。他所说的无非是刘衡用心良苦、赤胆忠心,圣上不能寒了一个能臣的心。反正好话说了一箩筐,不外乎就是刘衡有功刘衡能干。

明明是瞒着朝廷带头包庇盐商走私,陈阁老一说,就是为国为民不计个人得失。

他一带头,户部工部尚书带头赞同。

大家明白了,只要朝廷不想将银子吐出来,就得给刘衡披上一层忠臣的名声。不然,一面骂人是贪官污吏,一面用了人家的银子不还,这不是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碗来骂娘吗?

朝廷上下,都是讲究体面的。既然要体面,那刘衡就得是好官,是忠臣。

卫城看没人说话了,叹了口气,“诸位爱卿所言甚是。刘衡心怀大义、爱护百姓,虽然方法有些错误,但是瑕不掩瑜,朕怎么好苛责于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