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与人为善事(1/3)

颜汐这么一说,有些听说过刘举人家的事的人叫了一声“原来你们就是刘举人家啊。”

有不知道的悄悄打听,很快,这些人就都知道了刘家惨案,凶犯死于大牢,刘举人在家守孝。

颜汐看着大家又说道,“开这茶棚一来为了家中生计,二来也是为了替婶娘积福。每月初一十五,我们茶棚施粥百份。凡是过往赶考的读书人,若错过宿头可在我们茶棚借宿。”

每月初一十五都要施粥,虽然限制百份,但是经年累月下来,也可算是一桩大善事了。

看众人交头接耳说话,颜汐又走到路人们跟前,邀请道,“叔叔伯伯们,天气寒冷,以后路过我们茶棚都可以来歇歇脚。”

这次开张,怕黄豆大骨汤来不及煮到酥烂,刘衡就被留在家里熬煮,颜汐带着王七和颜枫、颜柳在茶棚招呼。

暖融融的屋子,热滚滚的汤,一文钱的花费,还是很有吸引力的,而刘举人为母积福的善举,也为人称道。

有一队商人正赶路走过,看到这番热闹,再听说这价格,“走,进去尝尝,若是味道不错,以后咱们走这条道就不用老啃干粮了。”

这些人一早赶路,自然不会只喝茶,叫了一份菜饭骨头汤,这一吃味道颇不错,关键配着那汤喝一大口,感觉油水足了,味道也好吃。

“这菜饭骨头汤好吃,我再来一份。”有饭量大的,一大碗饭不够,还添了一份。

有了第一个客户,就有第二个人跟进来。

这时,一个穿着洗的有些发白的圆领衫的中年书生,身上背了行李,站在茶棚前犹豫之后,看到茶棚前贴着的价位单,走进茶棚,“来一碗大碗茶。”

颜汐一看这人的样子,拦住王七,自己过来将人引到茶棚大堂里靠边的一张桌子。

那书生看墙上挂的条幅,赞了一声“好字”,又拿出一文钱递过,“我就喝一碗热茶。”

颜汐这人带着一大包行李,“这位先生是要赶路吗?”

“是啊,我赶着上京去。”

原来是上京赶考的举人,看他这打扮,一个随从也没有,显然家境不是很富足。

颜汐看看正是吃午饭的时候,没有先端茶水,而是端了一份菜饭骨头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