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父子各打算(1/2)

魏桓等不及鹿鸣宴结束,趁着解手的时候出了花厅,就招来心腹,低声吩咐到刘衡家乡探查。

心腹领命而去后,他站在花厅外,深深吐纳了几口气,才压住心中的激动。

刘衡必定是自己的儿子,这么优秀的儿子,从头到脚,无一处不像自己,就连回话时不卑不亢的态度,丝毫没有局促之感,多像当年的自己啊!

不,儿子比自己当年还优秀,自己考中举人时已经是二十多岁,而刘衡今年才十六。

十六岁,算算日子,那不就是自己让人送出休书时,王氏已经有孕了?

当初自己在京曾接到过王氏托人送来的家书,那时他刚接到了徐氏派人送来的诗帕,心中有了求娶之意,就未曾打开那封家书,直接付之一炬。

现在想来,却不由后悔。

若是早知道……若是早知道,他必定会将刘衡接到自己身边亲自教养,有自己的教导,儿子必定会更加优秀。

他不由搓了搓手,庆幸地想,现在也不晚。

等人去阳山村打听确实后,他就与刘衡父子相认,这次回京前,就可以顺路带他回淮安府的魏家村去上族谱……

想到魏家村,他激动的心情略平,徐氏现在正在魏家村。

当初他求娶徐氏时,只说曾有妻室,但是因为成亲多年无所出,休离了。

当初自己送出休书不久,就接到家人回信,说王氏接到休书后,跳下明溪自尽。王氏族人那边已经安抚妥当,除了她一个堂弟,余人都不曾详问,王氏之事已经了结。

明水县也在明溪边,也许,王氏是跳河后,在水里被人救了,辗转流落到明水县。

他看过刘衡的履历,王氏竟然带着自己的儿子,改嫁给一个粗鄙的打铁农夫!这样的出身,不是让儿子蒙羞吗?

不过,只要刘衡认祖归宗后,一切都不同了。

由始至终,他相信,只要自己开口,刘衡必定会认祖归宗的。他既然走了科举之路,必然是想要在仕途上有所进益的。有什么比有自己这样一个亲爹,更来得有利呢?

但现在,唯有一个问题,要是认了刘衡,王氏该如何处置?

魏桓心中滑过一个念头,若是生下刘衡后,王氏就难产而死,该多好啊!

随后,理智又告诉他,王氏若是那时就死了,刘衡可能也就没了。

王氏是不能接回来的,不论为奴还是为妾,徐氏都断然不会答应。

要不,他让人给王氏送一笔钱,将她远远送走?

当初收下休书,王氏就跳河自尽……

魏桓脸色忽青忽白,最后,一抹狠厉在眼中一闪而过。

听到花厅中觥筹交错的声音,他转身掸了掸衣衫,迈着四平八稳的八字步走回花厅。

花厅中,刘衡正被一众同榜举人们围着说话。

众人知道他是同安府明水县人,本次的主考魏大人是淮安府阳明县人,两人不可能相识或有亲,但是如此相像的容貌就是缘分。看刚才魏大人对刘衡和颜悦色的样子,只怕这位亚元得了魏大人的青眼,将来或许能受到照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