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初战告捷(2/4)

可能是见识到了青牙军防守的严密。

接下来,青牙军这边正面防线上,战斗并没有那么激烈了,进入了双方互射,试探阶段。

而河对岸的后金军,也没有渡河的意思,在河对面观望。

满桂和马世龙两翼的战况,非常激烈。

从高空往下看。

战场上杀声喊声,响成一片。

望不到头的后金军,正如海浪一般,汹涌扑向明军两翼的土墙,以及壕沟和矮墙。

明军这边的阵地,则是不时地腾出大片大片的烟雾,炮声和火铳声,如爆豆般响个不停。

此时,在大军左翼,是满桂的防守阵地。

如青牙军阵地一般,在这里也挖上了不少土墙,矮墙和壕沟。

土墙的后方,正布满了满桂军中所有的火器兵,大概有上千人。

满桂对于火器兵的作战似乎不太娴熟,并没有留下的作为预备队的军士,上千的火器兵全部押在土墙后,分成五列,朝汹涌过来的后金军发起攻击。

另外一两千人原本是骑兵,但此时全部都下了马,将马匹放在可以遮蔽弓箭和炮火的后方,每人持着兵器,严阵以待,随时准备支援冲杀。

在激烈的战斗中。

寒冷的天气,早就被众人抛之脑后,每个将士都在吐着热气,都在呐喊,都在咬牙切齿拼命厮杀。

一声一声的火器声音,在耳边炸响,不过众人已经习惯了这声音,完全没有最开始的下意识捂耳朵的动作。

满桂的上千火器兵,除了有三百余杆鸟铳外,其余的都是三眼铳。

这是无奈的事,谁人不想给自己的军士装上精锐的火器。

但眼下大明各军中,相比于三眼铳,鸟铳的炸膛率反而更高,并且冬天还很难点着,甚至还更贵。

一杆鸟铳的价格,抵得过三四杆三眼铳的价格了。

即便三眼铳的威力较弱不少,众军中还是喜欢使用三眼铳。

而且相比于使用火器,各个明军将领更喜欢冷兵器。

各军中使用的火器,都是向朝廷采购,质量不能保证外,价格还贵。

满桂军中之所以有上千人使用火器,主要是袁崇焕对火器重视,加上经过宁远之战,火器大发神威,因此他给各军中装备了不少火器。

再就是温越支援了满桂几十杆鸟铳了。

如今,在满桂防守的阵地前方,汹涌如巨大海浪冲过来的后金军,同样是遇到了冲击青牙军阵线的问题。

他们的面前竖立了多道矮墙,矮墙的后面还挖上了壕沟。

爬过矮墙的后金重甲兵们会不时掉落进壕沟当中,即便艰难爬过去了,又会遮挡后方弓箭手的视野,让弓箭手们很难射出有效攻击。

这种情况的出现,可以让满桂的火器手,不紧不慢地装填弹药,瞄准射击。

三眼铳的射击速度不下于鸟铳。

负责射击的火铳手们,一手拿着火煤,一手持铳射击。

先是用火煤朝三眼铳后的火药眼上一点,轰的一声响亮后,就是一道火光射出。

再一点,又是一下。

有时候可以一起点燃,将三眼铳全部都射击出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