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艳阳蛛(1)(2/2)

她不想再过清茶淡饭的日子,况且,她心中只要一想起那压在身上的男子,便炽热不已。

两姐妹进入内室,密谈了好一会。

依两人约定,回到娘家的莲儿,生了一场大病,好几天昏昏沉沉。

这几天已经足够让她认识全家上下的人。

再过几天,无尘庵悄悄举行了一场落发仪式。

慧然感到讶异,莲儿的脸上已经没有不驯的感觉,没有反抗,没有对落了一地的青丝留念,只有一脸的不悔。

慧然感到欣慰非常。

很久很久以后,青泥听到消息,莲儿不知为何上吊了。

听说是夫家对她苛虐。

无论如何,青泥为逝去的莲儿诵了好几年的经。

后来成了习惯,余生每次诵经总不忘莲儿的份。

岁月飞逝。

年老的她将要圆寂时,却老是有阻碍,这才想起她还遗漏了一个人。

那个人对她的思念过于强烈,在冥冥中牵系着她,令她跟尘世尚有一丝顽固的连结。

现在,她可以了愿了。

当她看见游鹤时,她知道他也了愿了。

数十年寸寸青丝如缕,越久越缠,越缠越乱。

乱,并没随当年落发而去。

但随斯人逝去。

青泥垂下了头。

“阿弥陀佛。”

这是她心里最后回荡的念头。

年轻女尼躲去一旁低泣,免得乱了师父的神识。

破寺的破屋顶,乌云散去,月儿投入了一道光,照在坐化的青泥身上。

云空好累,伤心得很累了。

活着的三个人,渐渐僵硬的两个人,全都静默无言的度过这一夜。

南宋绍兴四年,出现一个转机。

金国从长安以西的和尚原,进攻大宋陜西的仙人关,被打败。

金人气焰受挫,露出四年后和议的迹象。

这件事在次年传到南宋各地百姓耳中,一时议论纷纷。

有人打趣道:“毕竟西来秃头客,不敌老庄门下徒。”

消息传到曹远志耳中,令他不胜叹息。

回想多年以前,他在开封府东水门外虹桥开了药铺,薄有名气,提起曹远志,人们便知他卖药是“童叟无欺,货真价实”。

信用和诚实使他的药铺多人问津,没几年便积了好些产业。

忽然金人来袭,土地产业化了空,一家子收拾了细软和药材,尤其是那几枝珍贵的人参,举家南逃。

他们在南方落了脚,又开了药铺。

可喜草药多来自南方,这下子办货方便,药材也易得了。

可喜携来了那些人参,北方消息断绝,原产于北地的人参更是一株难求,他不轻易出手,找了几个买得起的客户,总算把一家子的生活安稳了下来。

听见金人败仗,回想这些年的风波,深感人生果然无常。

几场风风雨雨,人也老了。

这一天听见金人败仗,晚上便咳了起来。

“没事,风寒罢了。”他告诉家人。

自家开药铺,稍知药性,抓了些药来吃,还是不见好,反而咳得愈加重了。

于是找了平日相熟的马郎中,来药铺为他看诊。

马郎中一来,见曹远志在大热天仍穿厚衣,脸色疲乏,又不断咳嗽,便忖着:“是阴胜,金虚……”口中问道:“尊体畏寒乎?”

“快六十的人了,骨子虚,是畏寒的。”

两人边谈边走到药铺后间的小房,那是平日曹远志看铺累时休息之处。

学徒送上了茶,马郎中便开始为曹远志问诊。

“手。”马郎中说。

曹远志伸出手腕让他把脉,马郎中遂将三指轻置于曹远志腕侧,微微调整寸、关、尺三个部位,时而轻压时而重压:“怪了。”

“怎么?”

“二十八种脉象,交替变化,真乱。”

曹远志大惊:“莫非……余命不长了?”

“且莫轻下断言……”马郎中感到十分困惑,更加仔细地感觉从指尖传来的脉象。

药铺学徒退出去,代替老板在外面招呼来客。

午后的阳光更烈了,阳光悄悄闯入药铺,为阴凉的的空间带来一片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