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局势变化(3/4)

拓跋鲜卑立下如此大功,刘琨欣喜若狂,表奏猗卢为大单于、代郡公。因洛阳被封锁,奏章送不进来,尚未得到朝廷回应。

但拓跋猗卢当真了,并以封地和部落草原相距甚远的关系,率万余落入雁门。

很显然,中原的土地再不好,也比草原强。一万家部落也不是拓跋猗卢的全部本钱,只不过是他派来占坑的人罢了。

王浚对刘琨慷他人之慨的行为十分不满——代郡地属幽州——坚决不同意,于是和拓跋鲜卑大战,败退而回。

至此,拓跋鲜卑重心已移到云中、雁门、代郡一带。

这是一片还算不错的土地,宜牧宜耕。在唐代,更是设立了大同军节度使,驻云中,节制草原诸部,拓跋猗卢甚至比大同军还多了个代州——西晋代郡在唐代为蔚州,雁门郡在唐为代州。

刘琨或许也意识到把拓跋鲜卑养得太肥了,不是很合适。

但人家也不是傻子。拓跋猗卢和刘琨是结拜兄弟,我拿点兄弟的土地怎么了?为你打那么多仗,流那么多血,你就想撇清了?

刘琨没有办法,只能把刚从匈奴手里收复的雁门北部诸县百姓内迁,毕竟他以后还要向拓跋鲜卑借兵呢。

刘曜对刘琨的烦恼不感兴趣,他只知道雁门郡丢了,白部鲜卑、铁弗匈奴跑到了河西。虽然仍向平阳称臣,但实力大损,短期内出不了多少兵为朝廷征战了。

他现在更担心拓跋鲜卑不知足,再入新兴郡乃至太原北部,这就要威胁到匈奴的牧地了。

他有了很强烈的退兵心思。

二十一日,河内王刘粲抵达西明门外大营。

“士光,我已决意退兵。”想了几日后,他已经拿定了主意。

刘粲一点不意外,只问道:“可是因粮草不足?”

“旱蝗交加,粮草从来就没足过。”刘曜苦笑道:“营中只够吃十余日了,你那边呢?”

“差不多吧。”刘粲回道:“石勒没点粮草?”

“他还不如我呢,最多支持十日,就得回邺城就食。”刘曜说道:“抢也没抢到多少,入不敷出,这仗我是打不下去了。”

刘粲无话可说。

去年打洛阳,最后也是因为粮尽退兵。

这两年是真的难,坞堡帅们也强硬得要死,不是他们突然变得勇猛了,而是真的拿不出太多粮食。

道路两旁,到处是僵卧于地的饿殍。

只要伱肯施粥赈灾,想要多少兵都没问题,无奈所有人都变不出粮食。

这仗,确实也就这样了。

“明年还来不?”刘粲觉得有些可惜。

洛阳啊,天下中心。

别说阿翁(刘渊)临死前念念不忘了,他也很向往啊,将其攻克的冲动非常强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