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解答一些问题(3/5)

再回到唐代兵力。

到了中唐藩镇割据时期是多少人呢?

穆宗、宪宗时期都有宰相汇报,九十九万余人——具体数据我上本书写过,记不清了,99万7千多还是8千多的,精确到了个位数。

宰相的正式奏疏,精确到个位数,做不得假,至少兵籍文册上有这么多人,财政预算也要按这么多人来制定。

唐三百多州,每个州都有州兵。几个州组成一个藩镇,有镇兵、牙兵。

一些重要地点,还有县镇兵。

值得注意的是,这时候士兵们不愿意屯田了。

除了少数边远军州,物资转运困难的地方还有屯田现象外,剩下的都是职业士兵。

中晚唐一个兵年花费20-24贯石,当时全国财政收入最多时3600万贯石——和明清时不一样,中晚唐两税法(以财产多寡计税,不按户计税,有钱的多收,没钱的少收,有点类似清朝的摊丁入亩)时,商税(榷盐、榷茶、榷铁、榷漆等等)最多时占到了财政收入的一半。

当时唐廷给每个藩镇定了军额,如宣武镇十万人、淮南镇三万五千人、幽州镇五万人等等……

数据有据可查。

养不活兵的藩镇,中央补贴,这些藩镇一般相对听话,愿意为中央打仗,讨伐不听话的藩镇。

至于有人提到西班牙养多少兵费劲这种事。

我第一本书正好写大航海时代的,比较了解那时候的内容。

首先,那是募兵,即职业士兵。

其次,火器时代,花费激增。

第三,国王其实没什么钱。

英格兰国王为了打英荷战争,把老婆的嫁妆都卖了,还欠了一屁股债。

这些债向谁借的?

贵族、教会、银行家。

这是东西方国情的不同。

军事和外交归国王,国王打仗,贵族、教会不一定出钱的。

国王只能在直属领地征税,或者借债。

伦敦或阿姆斯特丹的银行家们还给国王高利贷,比如信誉不好的西班牙王室,借贷成本是年利率20%,因此几次破产。从美洲运回来的金银,经常来不及铸币就直接以银条、银块形式拿去还债。

另外,西班牙60%的收入,是被王室奢侈花费掉了,并没有用到军事上。

好像扯远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