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广成泽(3/3)

唐代在此修建了清暑宫。

本为避暑之用,无奈选址错误,为了观赏风景,建在日晒西山的位置,夏天贼热,又没做好防蛇措施,行宫内经常出现游蛇。

最后,李世民下令废弃这座行宫,将宫中财物分给宫人,任其自散。

一直到唐末,除了偶尔进山樵采、打猎的百姓外,都没有人搬进清暑宫及其附近区域居住。

邵勋也不想搬进那些百年未曾修缮,早就朽烂不堪乃至倾颓坍塌的宫室居住——广成苑禁囿最后一次大规模修缮,应该是后汉灵帝时期了,至今已逾百年。

但他对广成苑的资源十分感兴趣。

这里可能是整个河南条件最优良的牧场了,也是唐代东都极其重要的军马来源。

中原内地养马,很多都选择山脉丘陵地区。盖因马不喜热,丘陵相对凉爽,同时草木资源丰富,利于扩大种群。

想养马,总能找到地方的。钱镠都能在杭州城外养三万匹马,更靠北的河南只会更合适。

“我想占下此地。”邵勋突然说道。

“将军既然想占下,那就占好了。这么上好的地方,被流民冲进来垦荒,着实难看。”

“上万顷地都有。”

“没有那么多。想要有万顷良田,还得花大力气清理。填平沼泽、开挖沟渠,修建陂池,哪那么简单?”

“说得也是,不过确实是好地方,天子真会享受。”

“好地方只能给郎君。将来谁若来抢,咱们合力将其砍出去。”

邵勋听着众人的话,心中满意。士气不错,军心可用。

昨晚他与几个核心部下仔细分析过。

他们现在不缺军械,缺的是能使用这些军械的人。

人学会使用军械,辨识金鼓旗号,会阵列而战,需要一个训练过程。

不训练就给他们配发铠甲、军器,战斗力连坞堡的部曲都不如,人家好歹还练过,甚至打过仗,这是纯纯运输大队长了。

现在问题来了,你有多少钱粮来养他们?

这就涉及到需要更多的从事生产的人口以及土地的问题了,开“分基地”势成必然。

这个“分基地”还不能太远,远了就会慢慢脱离控制。那么,在洛阳本身是死地的情况下,就只能在洛阳周边想办法了。

综合这些因素,广成泽确实是无奈之下的最好选择了,至少邵勋可以几天来一趟。

匈奴若南下,也未必会跑这里来。即便来了,还可以退守山上的堡垒固守。

耕和战,一体两面。

创业,真的不容易。

积累实力,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永嘉之乱爆发前,他不敢盲动,只能默默种田,并利用官面上的身份为坞堡遮风挡雨,免去诸多麻烦,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