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数据之法!(2/3)

第二就是六度之论,世上任何两个人之间,间隔都不超过六个人,从听到谣言的人开始,一直到散布谣言的源头,之间也不会超过六层。”

汪芷如听天书,整个人彻底懵了。方应物的话里,每个词似乎都懂,但组合起来完全不知所云。最后弱弱的问道:“更具体的。就说这次怎么办?”

“我翻过了,发现举子之所以知道谣言,除了从其他考生口中得知的情况,大多是从店里掌柜伙计这里听说的,这就是值得关注的动向。

然后你们东厂番子继续对各店掌柜伙计询问谣言来源,答案很是五花八门,来源各种各样,加起来有上千条。在上千条大都不同的背景下,却有二三十条问答所说的来源是接近或者相似的。这就是最值得我们关注的特殊之处!

这些接近或者相似的问答里,有的说是从县衙衙役那里听到的,有的说是来自县衙小吏,有的说是县衙胥吏亲属口中听到。总而言之都围绕着县衙。”

“县衙?大兴县的?”汪芷插嘴问道。此时她不知怎的,想起了进宫扫雪时,陷害了方应物一次的大兴县尤知县。若论起动机,尤知县的动机实在是满满的。

“考生都聚集在东城。这个县衙当然指的是大兴县,难道还能使我们宛平县?”方应物渐渐成竹在胸。“所我据此断定,谣言出自大兴县县衙!至于动机,你应该猜得到!

而且我还有更加肯定的旁证!这次谣言是拿我们宛平县承应贡院差事、与家父里通外合做文章。而大兴县也承担着与宛平县一样的差事,所以大兴县衙那一位更容易借此联想出谣言,别人只怕一时还想不到这上面去。”

汪芷不得不为此折服,叹口气道:“要是照你这种查法,天下还有什么事查不出来?”

方应物摇头道:“这次也是特例,我前面说过,这是在一个有限的样本里,才能只用了三百人便可大海捞针的排查出结果。如果样本扩大到整个京城,没有几万人力是达不到这种效果的,若是放眼天下,只怕就需要几百万人。”

汪芷仍然处在一种震撼的感觉当中,一个读书不多的人遇到天花乱坠、长篇大论的忽悠理论,一般都会这样。此后她头脑发蒙的下意识问道:“下面该怎么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