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3章 对折天平法(1/5)

熊不二拿出来的这些银判、金铤,是昨天他压在龙葵身上的私房钱赢回来的,总共价值三万两千枚精铜大钱的巨款!

三万多枚半两一个的精铜大钱可不好携带,所以熊不二直接换成了价值更高的金银,还有些遗憾的道:“可惜昨晚最后两场没有开盘,要不这些赌金还能翻上两翻!”

龙葵拿起一枚拇指大小的银锞子,发现这种贵金属货币铸造的极为精美,明明只有小小的一颗,上面却刻印了面值、重量、图案、花纹、花押及铸地等纹样。

例如他手中这枚“值百钱”重约15克,在面值上却写作“壹両”。

因为在虞夏的度量衡中,讲究一个“对折天平法”,其中的“天平”指的是用来称量的天平,可以将一堆东西分成绝对相等的两份,也就是一两、二两的“両”这个单位的由来。

而所谓的“对折”,则是传说将木工的墨绳对折、对折、对折再对折,对折四次后的长度正好是一杆秤称杆的长度,于是衍生出了一斤十六两的说法,寓意着绝对的公平公正。

所以虞夏一直沿用着:1200颗黍米重12铢,两个12铢为1两,16两为一小斤(240克),两小斤为一大斤(480克)的度量衡。

一小斤十六两,也就是一两15克,古代的时候称量肯定没有近代这么准,所以到了近代之后为了便于精确计量,虞夏官方就将一小斤修改为250克、一大斤500克为标准。

这样一来,一两就成了克,也约等于15克了,同时这个制度也被用在了官方的铸币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