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收复永平(1/3)

翌日。

永平府城附近的后金军开始撤退的消息,并非是等到塘报传来才被辽军的诸路将帅知晓,许多人都有散播探马的习惯,辽军的夜不收又是全国最为精锐的探马哨骑,这一消息,最早是由夜不收传入军中。

每逢大战,辽军中最先与敌接战的其实并不是先锋军队,而是这些四处游弋的夜不收哨骑。

当夜不收们将东奴哨骑在永平府城附近锐减的消息传来,很多将帅其实都已经知道阿敏有意弃守永平的情况,在何可纲传令来前,他们也都是有各自的计划。

随着永平府城周围的东奴哨骑尽数撤走,城外的旷野上,也尽是辽军的夜不收了。

这些夜不收先是打探周围关寨及村镇中,乃至于每一户破败的民居,他们也都是要仔细探查,看是否有东奴的埋伏,随后才是一步步接近永平府城。

等到夜不收们彻底确认,永平周围没有大股伏兵后,才是有一队人壮着胆子骑进了永平府城。

可他左看右顾,整个人却是呆愣住了。

永平府城中,满是面黄肌瘦的百姓和难民。

这些难民每一个的表情都是麻木不仁,看着骑进城的官军队伍,并没有想象中的兴高采烈。

一些妇女,更是颓然坐在路旁,衣衫不整的样子,诉说着永平府被后金占据这段时间,她们遭受过的非人待遇。

这一队最先进入城中的夜不收们左右对视几眼,牵着马缰,在城中四处寻找。

“东奴撤走,竟没有裹挟走这些百姓吗?”

“许是东奴被神枢营滦河一场血战,给吓破了胆。”

“想来也是,仅凭三千余人,便能击退万余奴骑,那该是何等的一番惊心动魄!”

“听闻神枢营如今的领军之人出身李氏将门,又是宁远伯勋卫,那辽东李氏独镇辽东三十余载,或许会再一次复兴?”

“兄弟,我早有这个想法,听闻李氏厚蓄诸健儿,不若此战后,我们一同去找李勋卫,看能不能跟随在他李氏帐下做个马前卒!”

夜不收们一边闲聊,一边纷纷拨马入城。

城中侥幸被留下的百姓们自是不知道,他们是因为李顺祖与阿敏暗中的条款,才得以有了和历史上不同的结局,被留在了自己的家门口。

辽军各部的夜不收们开始在城中汇集,但一连几日,都没有辽军进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