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夜幕将尽(2/3)

当初他可见识到了那位李斯的才华能力,他们夜幕都在其手中栽了一个大跟头,差点被玩崩了。

不过更让他佩服的是李斯的治国能力,进入朝堂后为韩国解决了很多问题,不管是朝堂还是民间都顺畅了很多。

甚至最后还作为韩国使臣出使楚国,解决了百越那块地的问题,让楚国撤掉在那里驻扎的大军,也让那里的贸易更加繁荣。

在认知到那种人才的治国能力后,他就对这方面的人才重视起来,这几年也搜罗了一些这方面的门客,可却都达不到李斯那种层次。

而李斯曾坦言自身的才情不如韩非,李斯不是韩国人,本身野心也很大,无法招揽,但韩非不同,其本身是韩国的公子,对这个国家有着深沉的爱。

只要运作得当,不是没有可能将其招揽到麾下做事,甚至他未来如果能顺利成为韩王的话,他愿意让韩非做相国,哪怕其想要变法强韩都没问题。

同时这也是他招揽对方的一份筹码,整个韩国也就他敢支持对方的变法强韩理念,现在那位王上可没有这份胆魄。

“李斯大人的才干确实很可怕。”

说起那位李斯,翡翠虎少有的有了分畏惧。

当初他就在那位手上吃了个大亏,差点被搞死。

最后还是去负荆请罪,获得人家的原谅,并送上一份难得的宝药,方才揭过的。

之后在那位李斯大人的安排下,他全面接手在百越那边的贸易之事,还按照李斯大人的要求出钱将那条河道扩宽,形成一条直通黄河的水运,让韩楚两国的贸易更加繁荣畅通,甚至直通魏国赵国和齐国燕国。

现在他们夜幕的钱财有五成都源自于那条商贸之道,剩下的五成中又有四成源自于从秦国运来的食盐,这也是李斯大人帮他运作接下的。

自己以前的积累布置只占了不到一成,并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降低。

人家随便指点一番都胜过自己一辈子的奋斗,也远超以往那种坑蒙拐骗强取豪夺的手法。

那些歪门邪道的法子大多是一锤子买卖,远远比不得这种能不断生金蛋的金鸡。

在这点他是服气的,五体投地的那种。

“我们夜幕需要一个那样的人才,不然就算掌控了这个国家,如果无法运转起来,甚至强大起来,也很危险。”

姬无夜对韩非很是欣赏和期待,他们夜幕虽然势力庞大,尤其是在那位李斯敲打指点过后,很多方面都收敛了很多,也隐藏的更深了。

但单凭现今的阵容可治理不好一个国家,需要这方面的人才。

尤其是需要进行变革,一个腐朽的韩国可不是他想要的,他要一个如同秦国那般通过变法强大起来的国家。

早先的秦国并不强大,一直到商君进入秦国实施变法后方才快速强大起来的。

尤其是那位黄天侯出现后,其在秦国陇西再次实施变法,短短十数年间就塑造出了让他们六国都为之恐惧庞大势力。

由此可见这种顶尖人才的重要性,李斯他们是得不到了,但韩非这边可以想想办法。

“张开地的那位嫡孙似乎也有些才情。”

忽然回想起之前情报中提到的一句,韩非在紫兰轩中特意将张良留下,并邀请其与那位儒家浩然共餐交流。

也许那小子也有些潜力,这种人才他不嫌多。

“还有那位鬼谷传人,他的来历很有趣,不过他既然选择了韩国,想必对于坐在王位上的是谁不会在意的。

至少现今那位韩王不足以支持他跟另一位鬼谷传人对决。”

血衣侯说起了那位鬼谷传人,虽然没有见过面,但从近来的情报看,那位的能耐不小,至少剑道实力相当强大,即便自己对上也没有多少胜算,除非能带着白甲军。

“那可是一个相当傲气的年轻人,得磨一磨他的傲气,否则是没可能收服的。”

将杯中酒水饮尽,姬无夜也早就注意到那位鬼谷传人了,对于鬼谷派的人他绝不会小视。

那句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可不是说说的,只是那位从情报来看很是傲气,想要收服难度不小。

“有能力的人多少都有些坏脾气,调教下就好了。”

血衣侯对此并不在意,也不怕所谓的鬼谷派。

作为一名战将,他最强大之处其实是领兵作战,只要自己在三万白甲军中,就算那位鬼谷子亲临,只要没有拥有道家掌门北冥子的那种手段,他都能抗衡。

“可那位儒家浩然现今也在紫兰轩,并且还是专门过来的,有他在我们的一些手段就不能用了。”

翡翠虎对那位儒家浩然最为忌惮,甚至是恐惧。

对方的实力太强了,达到了能够摧毁城池的层次,连神话传说中的相柳都被人家给剁了,更别说他们这些人了。

当实力达到一定层次,数量就会失去意义,对上那位他们夜幕没有任何办法。

“那位不一定是我们的敌人,否则早就动手了,而且韩国太小了,承载不了那位的大志向。”

血衣侯淡然的道,虽然对那位展现出的非人战力很是震撼,但却也不怕。

因为他们不一定是敌人,不然的话那位早就为韩非将他们扫除了。

夜幕的力量虽强,但对上那种超规格的存在也起不了作用的,最终的结果只会是被扫除,最多留点残余,难成气候。

人家没有立即动手,就表明了很多事情。

“你们认为那位九公子有没有成王的心?”

姬无夜忽然问了句,他这些天也一直在想这件事情,摸索着那位九公子的心性理念。

“应该是没有的,否则他归国时就不会绕道了。”

沉默了好一会儿,血衣侯表达自身意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