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偷工减料(2/4)

抬手轻抚过那清亮平滑的剑身,徐烛对之爱不释手。

这无疑是一把达到中品层次的名剑,比之前那一把更好。

“这把剑的特性与现今的节气对应,也与农家地泽大阵的力量契合,所以才能将材料的力量全部激发出来,达到中品层次。

力量稳定,灵性也很强,剑身强度和锋芒在中品层次中算是顶尖的了。”

好一会儿方才道出评价,徐烛对这把剑是叹服的。

虽然人家借助了外力打造,但那也是一种本事,比起自己强了太多,更别说人家现今是批量打造,就算上代家主与之比起来也多有不如的。

中年男子闻言面露喜意,旋即又问道:“还有一事,送剑来的农家弟子说过农家会提供后期服务,凡是从农家所出的剑,持剑者可上门由农家量身调整,此言是何意?”

众人也侧耳倾听,他们同样听到过这种提醒,但大多人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徐烛对此并不意外,因为他之前接收到所铸之剑时也听那送剑的农家弟子说起过,作为一名铸剑师自然知晓内中含义。

对此也没有藏私,开口说道:“一把剑虽然越完美越好,但更重要的是契合性和适应性。

比如说剑柄,有粗细长短和份量,以及重心的设定,这些在铸剑时都是固定好的,但持剑之人的身形体量,力量速度,所用剑法等等都难以确定。

就如同千里马与伯乐,只有合适的剑遇到合适的人才能爆发出两者的全部潜力威能。

巨阙剑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是欧冶子大师独自铸造的五把名剑之一,是一把真正的顶尖名剑,可惜太过巨大沉重,难有能将之御使的剑客,导致巨阙在名剑谱上的排名都排到了两百名开外。

这个例子比较极端,巨阙剑确实太过沉重,远远超出了剑的常规定义,但却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所以一把剑最好能调整到适合自身的程度,其中剑柄剑格是最容易调整的,很多剑的剑柄剑格与剑身都并非一体铸成,而是用的其它材料,如此调整起来就会轻松很多。

农家所铸的剑就是如此,这也是分铸之法的优点。

除此之外,剑身也能进行调整,不过调整的幅度要小得多,剑形的调整最难,不亚于重铸,剑身笔直性的调整最为容易。”

徐烛这么一解释,众人了然了。

也就是说以前是人去适应所得名剑,现在则可以进一步变成改变剑来适应人了,是一件好事情。

“剑身不是越笔直越好吗?”

一人忽然问道,对此不太理解。

按照他的认知,剑肯定得越笔直才能越好的发力,将力量完美的集中起来。

“这一点并非绝对,主要在于剑客用剑的习惯以及所用剑法。

如果是一些与声音风力有关的剑法,则需要特别形态的剑身,软剑类型的在这方面要求更加苛刻。”

徐烛耐着心思解释,这一点一般人不清楚内中门道。

“这种分铸之法是否存在隐患?”

这时那人又问了句,让徐烛眼眸微微眯起,深深地看了眼那人后解说道:“一体成型和分铸之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一体成型成型的我就不说了,在这里给大家说说分铸之法的优缺点。”

说着徐烛拿起刚刚那人送上来让他品评的长剑,将剑柄空出来让大家看过,旋即指着上面中间那道与周围色泽明显不一样的材料说道。

“这里就是真正的剑柄,是从剑身上延伸下来的,与剑身的材料相同,我们只要通过这里将功力注入进去就能在剑身上形成剑气。

这一点跟一体铸成的剑没有任何区别,但却也受到限制,那就是必须将功力从显露出来的这一部分注入进去,剑柄本身只是用青铜混和一些材料铸成,在对功力的通导上不如剑身的材料……”

随着徐烛的讲述,众人对这一点明白过来了,并打量着自己手中长剑的剑柄。

可以明显看到剑身下柄从剑柄的两侧显露出来,能够与手指和掌心贴合,正常的用剑之法肯定会时刻紧抓着剑柄,贴合那两个部位。

除此之外,剑柄侧面也有用相同材料做成铆钉钉入,在侧面留有三个凸起,进一步贴和手掌。

正常来讲,是够用的,并不影响使用效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