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乐灵太后(2/3)

田昊趁机提出请教的想法。

对于至刚硬功的修炼他向来很重视,虽说从朱亥那里得到了全套的盾甲百炼,可也只是得到其记忆片段,感悟那种虚幻的东西没有拿到手。

尤其是朱亥当初才突破不久,对硬功天人那种层次领悟的还不够深,这方面他们这边没有对应的人才,只能过来向典庆这位新一代的硬功天人请教了。

对方在这个境界的时间不短,体悟必然更多,这是自己所急需的。

当然,他刚刚也一直在观察典庆,担心对方也如同师祖北冥子当初那般失控,好在看着很正常,那次想来就是自己诱杀逍遥子的反噬。

或者说这种反噬是有一定规则限制的,无法随意诱导人来杀自己。

同样松了口气的还有在远处的北冥子,他倒不是怕了典庆,而是一旦出手必然会暴露自身身份,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尤其是影响到那个徒孙在小圣贤庄的谋划就不美了。

典庆没有如同自己当初那般异变是好事情,自己也懒得出手。

典庆看了眼乐灵太后,待其微微颔首后,方才笑道:“此乃小事,我这段时间都会在王宫中坐镇,你们恰巧也会住在王宫里,平日里可多多切磋。”

作为一名武者,尤其是硬功武者,他从不避讳战斗,甚至还很是渴望。

只有战斗才能辅助自己更好更快的突破。

更别说此次遇上这三位天赋异禀的小辈,心下也很是欢喜的。

正好看看儒家的硬功传承是怎样的,说不定会对自己有助益。

毕竟那可是圣贤孔子传下的硬功传承,肯定有独到之处。

接下来以韩非为首跟乐灵太后交谈了番,乐灵太后吩咐梅三娘带着三人在王宫内住下。

“大将军观他们三人如何?”

等三人都离开后,乐灵太后方才面色一肃的询问。

她本以为来的只会是那个外甥孙,谁想还带来了荀夫子的两位高徒,并且看着都很不平凡。

“公子非和那李斯都有着很高的武学天赋,若毅力足够,成就不会比臣现今差。”

郑重的给出评价,典庆对那两人很有好感。

两人的天赋也不用多想,单单那身板就足以说明一切。

小小年纪就能将体魄修炼到如此境地,哪怕借助了一些外力也是潜力天赋的证明。

若非两人身份特殊,他都想将之收为弟子了。

“那位浩然呢?”

了然的颔首,乐灵太后问起最后一人。

同时也明白大将军肯定也看出那人的不凡,所以之前只说了韩非和李斯两人。

而且她之前也看出韩非和李斯隐隐以那位浩然为首,但却明明叫对方师弟,如此景象要么那位浩然实力更强,要么是才学更好。

“他给我的感觉很奇怪,臣很难形容出来。“

面色更显凝重,典庆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形容那种感觉,不过可以肯定那位浩然肯定不简单的。

“荀夫子能派他跟非儿一同过来,必然是支持我们的,儒家也一向支持正统,应不会是敌人,将军可好好与他们交流交流。”

叮嘱了句,乐灵太后对那个外甥孙比较重视,其不仅代表了韩王安的态度,也能代表小圣贤庄和那位荀夫子的态度,对她们都很重要。

当然,如果有机会,她不介意辅助对方成为下一代的韩王,那样对她们魏国也能更有利。

“有什么话便说,将军能被先王托孤,便不是外人。”

见典庆欲言又止,乐灵太后笑了笑,对这位大将军还是很信任的,对方也值得信任,否则也不会被夫君临终前托付了。

“韩国内部的情况很复杂,韩王安虽然是韩王,但却只代表了一方,最多再代表下相国派系,但姬无夜那一派系很难说得准,而且对方做事也毫无底线可言,臣担心……”

忧虑的开口,典庆对韩国那边仍然很是警惕,不单单是因为有姬无夜那种人存在,更因为韩王安本身就不可信,对方也不比姬无夜好到哪里去。

“本宫所需也并非是他们实质上的支持,有一个名义上的就够了,姬无夜虽然在韩国势大,但韩王毕竟不是他,有些事情是没办法摆到明面上去做的。”

乐灵太后显得很是平静,显然早就想过这些了。

韩王安是什么货色她自然明白,那可是一位为了上位能引发一场战争,甚至当年左右司马的死都很有蹊跷。

之后更弑父登位,还屠了一遍新郑城,韩王室更被屠戮了近半。

等秦军打过来的时候,又直接投降了,这等欺软怕硬之人自然不是合作的好对象,她们相互间也只是利用罢了。

此次韩王安在明面上帮助她们渡过难关,她们过后也会帮助韩王安稳定地位,并在针对秦国上进一步统一战线。

无需做的太多,只需要在关键时候表明态度便可,至于会不会真的去做,就得看情况了。

相信那位韩王安也必然清楚这一点,大家都是明白人,有些事情没必要摆的太直白。

“臣明白了!”

见乐灵太后在这方面有打算,典庆便放下心来。

虽然这位太后以前没什么表现,但那主要是因为受到当年如姬事件的影响,先王很忌讳后宫干政的事情出现。

其本身还是很有能力的,也对朝局十分清楚,这才能在先王的安排下快速掌控朝局。

未来几年,在王上成年之前,有这位太后坐镇朝局已经够了。

“本宫到底是个妇道人家,有些事情不能去做,只能提前做些准备,为增儿掌权积累本钱,这方面将军要多多费心。”

神情一转,乐灵太后提醒道,面容上却带着一份忧愁。

现今魏国的情况不怎么好,这些年先是折损了魏武卒,然后大梁城被攻破,王宫都被烧了,周边也被秦军劫掠了一番,上次又折损了三十万青壮,其中还有新训练出来的五万魏武卒。

那次夫君就一病不起,直到上个月撒手人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