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有无数生活技能 第三十一章:被人盯上(1/2)

    精盐比上粗盐要好卖太多。

    一般县衙里盐场产出的精盐。

    都能卖到一百五十文一斤!

    而且精盐经常属于断货状态。

    城内的地主们有时还要去别处买精盐。

    张洛将手里的盐盒全部交给张并。

    木然的张并抱着盐盒结巴问道:

    “张,张洛兄你不一起进去吗?”

    张洛被称为三爷的侄子。

    又比张并年长两岁。

    故而张并称呼张洛为兄。

    张洛微笑着摇了头说道:

    “你进去时记得用布蒙面,以免熟人认出你来。”

    “盐卖完后交了税就马上出来,知晓了吗?”

    张并虽然不明白张洛为什么那么注意。

    但还是点了点头答应了张洛。

    等到张并进了后阴街。

    张旺生转头问道:

    “张洛哥,在鬼市卖盐莫非有性命之忧?”

    “我看之前那盐贩子卖的可招摇了。”

    张洛摸了摸小愣子的圆脑袋。

    镇海卫还是被几代百户守护的太安逸了。

    现在的明朝东南是个什么状况。

    古代史书上有记载:

    “嘉靖中,倭寇闯泉州,行船百搜,杀三县。”

    几天的时间里三个县的百姓都惨遭倭寇毒手。

    福建,浙江又是倭寇最为严重的地方。

    遍地的海盗,山匪,黑帮。

    在鬼市做买卖又怎能不有所防范。

    这也是张洛只带来六斤盐盒的原因。

    他今天这一次打算试试鬼市的行道。

    六斤盐一共才五百文钱不到。

    要是真的被贼人盯上。

    可以直接拿钱跑路。

    张并长相普通,又带着面布。

    就算当着贼人的面怕是也认不出来。

    张洛就不一样了。

    一米八五的高个。

    加上一些文化人的气质。

    在封建时代会太过显眼。

    要是张洛被人盯上了。

    盗贼可能会找到镇海卫来。

    这样镇海卫就有大麻烦了。

    张洛带着小愣子。

    缓慢的在鬼市前阳街闲逛着。

    又利用起“市场学”技能。

    观察着路过的店铺。

    在厢房里,张洛在一块木牌上。

    写了“上等精盐八十文一斤”。

    他让张并放到摊边。

    没一会功夫就有买家前来问价了。

    木牌就相当于小广告。

    唐朝前就有这种招揽客人的牌子。

    到了明朝已经发展为了商贩的必带物。

    一些有名气的店铺。

    也和二十一世纪一样有了招牌。

    比如北方比较有名的天津狗不理包子。

    张洛写的木牌类似于卖价牌。

    这个卖价比上鬼市的精盐要便宜十几二十文。

    比上县衙里的官方精盐。

    更是少了近一倍的数目。

    当客人试尝确认了张并卖的确实是精盐。

    木盒上没有任何的猫腻。

    当即就掏出了八十文钱。

    拿起一盒精盐快步离开了。

    等开张了之后。

    上来问价的顾客开始变的越来越多了。

    张并有些应付不过来。

    但他坚持着没有说一句话。

    只是指着木牌上的价格示意卖家。

    等到张洛差不多将整个鬼市都逛完后。

    “市场学”技能被刷到了三级。

    张并已经将六盒精盐全都卖完了。

    张并开始动手收拾起摊位。

    这时从黑暗里走出一位拿着书笔的老年人。

    身后跟着两个半裸的大汉。

    走到了张并的摊位前。

    老人人看了眼字牌。

    撕下了一份书据给张并说道:

    “交七十文市税,然后赶紧走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