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顺藤摸瓜求月(1/2)

我在警局打副本正文卷第一百零八章顺藤摸瓜坟头挖出的死者,经法医尸检,年龄在35-39岁,死亡时间在2021年11月左右,身高172cm。

李想根据法医给出的信息,与李支书全面梳理了一遍李家村全村五百户的居民情况。

但经过了解,他们并没有发现符合条件的人选。

“不行我帮你再问问隔壁的几个村子吧,看看他们那边有没有线索。”

李支书与周边几个村庄的支书也都认识,因此自告奋勇的表示,自己可以帮这个忙。

“那感情好。”

在李支书的协调下,李想他们与周边好几个村庄的支书都取得了联系,并与他们详细了解本村的人口情况。

经过一番了解后,他们也都表示,在他们村子里,并没有李想所说,家里就一口人,失踪也不报案的情况。

一般村里就几百户人,大家相互之间的情况也都了解,如果没有的话,那基本就排除了本地人的情况。

“那会是谁呢?难道加工厂招外地员工了?”

李想百思不得其解,但目前也只能有这么一个解释了。

“看来咱们还是要从那件衣服开始查起。”

绕了一圈,李想他们再次回到原点。

还是要从那件衣服开始查起,毕竟那件衣服,是警方为数不多的线索之一。

就在李想他们前往加工厂的路上,他突然接到了李支书的电话,隔壁吴家埭的村支书,给李支书打去了电话,他突然想到一个人,但是不能确定。

有了消息的李想,立即和毛济调转车头,前往吴家埭的村支书家,向其了解情况。

“我突然想到一个人,但不是很肯定。”

“吴叔,没事,有线索你都可以反映,具体情况我们也会回去核实的。”走访的目的就是这样,会遇到各种小线索,而他们要做的,就是核实这些线索,看对本案有没有帮助。

“村西头第四家,是吴桂华家,他家原本有五个子女,后来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就送走了一个小儿子,三年前这个小儿子找了回来,但是住了一段时间后,据说又回到养父母身边了,所以我也就没当回事,后来想想,他的年龄和身高,和你们说的情况倒也吻合,就是不知道是不是他。”

经过了解,吴桂华家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越是穷,越要生孩子,后来无力抚养,便送走了一个小儿子,这个小儿子就和养父姓:名叫顾洪业。

李想他们在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第一时间便来到村支书说的地方,村西头第四家,吴桂华家。

来到他家门口,里面的环境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不为过。

其他人家的外墙还能刷一层水泥外皮,他们家直接就是红砖底子,不做任何修饰,家里的大门也是锈迹斑斑。

李想敲了敲门,不一会儿就有一个看着老态龙钟的老人把门打开了。

“伱好,是吴桂华家吗?我们是靖海市公安局的。”

“是,你们有什么事吗?”

“是这样的,顾洪业你认识吗?”

听到顾洪业的名字,眼前的吴桂华脸上的表情肉眼可见的拉了下来:“你们是来找他的吗?他回他自己家了。”

“我们不是来找他,我们是过来了解一下他的情况的,方便和您简单聊聊吗?”

吴桂华犹豫了一下,还是让李想他们进了屋子。

走进屋内,还是一个字,穷。

家里没有什么像样的家用电器,唯一算的上家用电器的,就只有电灯了。

“家里就您一个人吗?”

“对,老婆子去她二女儿家了。”

“那您不跟着一起去享福啊。”

“人老了,就不给子女添负担了,碍眼。”吴桂华的语气听不出埋怨,有的只是古稀之年,看透人性的淡漠。

“家里没干净的凳子,你们随便,有什么就问吧。”

吴桂华在家里床上坐了下来,就那张床和被子也脏的不行,但一个单身老汉在家,也就不指望有多干净了。

“顾洪业是什么时候回来的?”

“20年的时候,具体时间不记得了。”

“那他是什么时候离开的呢?”

“21年吧,具体什么时间也不记得了。”

“那他的养父母家在哪里?”

“在隔壁季士镇,他养父叫顾大海。”

李想他们重点了解了顾洪业的情况,其中就包括他养父母那边的情况,通过谈话,他们并没有发现吴桂华有什么异常情况,只是在聊到顾洪业的时候,老人家颇有微词,说他好吃懒做,才把他赶回去的。

“那行,吴大爷,你先忙,我们就先回去了。”

告别了吴桂华,李想他们又马不停蹄的赶往了隔壁季士镇,去找顾大海核实情况。

如果顾洪业真的只是回到了他养父母这,那么这条线也就断了,他们还是要从衣服着手,重新开始梳理线索。

根据吴桂华提供的住址,李想他们成功的找到了顾大海家,一番询问得知,顾洪业在回到他生父母家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没有回去?那么是吴桂华撒谎了吗?”

或者说,那名死者,有极大的可能,就是顾洪业。

“走,再去找他,看他这次怎么说。”

随后李想他们再次返回来新桥镇,来到吴家埭的吴桂华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