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三裹大衣(2/3)

长途汽车站的起终点往往设在火车站,这也是国家方便人民群众的善举,大头原来捡废纸的时候,曾经来过商丘,他发现火车站还是几年前那样子,一溜平房当候车室,烟熏火燎的外表显得死气沉沉。卖票窗口周围挤满了人群,由于去省城一天有好几趟火车,倒是不担心买不到车票,不过要是没膀子力气,也很难挤到窗口。

赵兴东没做过火车,但怎么买票、乘车、以及车票大概多钱,还是听别人说过的,只见大头从上衣里面的口袋里掏了一张五元钱,然后裹了裹身上的大衣,运足一口气,就朝人堆中挤去。到底是年轻火力壮,吃奶的劲儿还没使出来,就挤到了窗口,将手中的钞票递进窗口,嘴里嚷道:“去郑州。”

不喊是不成的,因为周围太吵,细声细语的话,大概连自己的声音都听不清。买了票就不怎么再费力气了,别人自动会把你挤出圈子的。跌跌撞撞离开售票窗口,大头这才有机会把小卡片一样的车票拿到眼前观看,竟然不是过路车,而是从商丘到郑州的普快车,这让大头很是高兴,别人说起点站都是有座位的,看来自己运气不错。

在候车室等了半个多钟头,就听见广播里通知这个车次的顾客准备乘车,赵兴东随着人流缓慢的朝检票口挪动,心情竟然略有些激动,好歹是这辈子头一次,能不激动嘛。

刚过了检票口,就见身边的人都跑了起来,各个拎着大包小包健步如飞。其中有位父亲把几岁的儿子架在脖子上,手里还拎了两个大包袱,粗声大气的狂奔着。赵兴东不明所以,也跟着这位父亲跑起来,跑了百十米猛的一拐弯到了月台,一看人山人海的壮观景象,大头什么都明白了,娘的,人都跟疯了一样,从各个能钻进火车的窟窿里往车上挤。(这些窟窿主要指车窗,还有每节车厢的两个门。)

大头随机应变的能力颇强,马上抛下给他带路的父子俩,直接窜到一个窗户下面,裹紧了大衣,然后用手扒住窗户,身边是个正在爬窗的中年妇女,可因为笨拙,占着地方就是爬不上去,赵兴东此时被这种百舸争流的气氛所感染,哪管别人死活,一肩膀将那位中年妇女挤的从窗子上掉了下去。妇人摔在冻的硬邦邦的水泥地上,“嗵”的一声,声音蛮响,而且还伴随着一声惨叫。大头连头都没回,这时候谁管谁呀,这小子三两下就窜上了车,可身边的座位不是有人,就是有人的包袱占着。大头还算机灵,急忙往车后面的车厢跑去,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最后一节车厢,让他抢到一个空座位。

气喘吁吁的刚在座位上坐实,从前面车厢就涌进来一批乘客,大约十几人,看来是一伙的,各个跟狼似的抢着座位,只要是包袱占的座位,都被他们把包袱扔到过道上,然后由自己人霸占了座位。那些包袱是不会自己占座位的,是有人先上车,然后帮同伴占的,这下抢座位的和原来占座位的发生了冲突,一时之间各种针对对方母亲的问候,纷至沓来、花样百出,让赵兴东这个乡下孩子算是大大见识了中华民族语言的丰富。

北方人通常由口舌升级为拳脚的几率,是南方同胞的若干倍,(这里没有贬低北方人野蛮或者南方人懦弱的意思,只是客观描述事实。用老枪自己的话说,都他娘没几个好鸟!哈哈!)不多会儿,就有几处厮打到了一起。

火车其实就是现代中国的缩影,这里集中体现了人性的真善美和假恶丑,这里发生的故事丰富生动、精彩纷呈,这里每天产生的突发事件,恐怕是任何一个场所不能比拟的。赵兴东一边看着热闹,一边脱下大衣,他还是谨慎的,万一那个被他挤下车的妇女找过来,那岂不是很麻烦,不过当时人人奋勇当先,应该谁也没看清谁的模样,至少赵兴东是没看清对方。他觉得对方能认出自己唯一的标示,大概就是这件军大衣了。

脱下大衣,也是因为车厢里一点不冷,人挤人的,呼吸都不太通畅,哪还知道冷呢?因为有座位,所以大头的空间还勉强多一些,他摸了摸怀中的那条香烟,不由叹了口气,能明显感到烟变形了,两块多啊,这让赵兴东心疼了半天。那包茶叶倒是不怕挤的,摸着纸包也没有破,让他心里宽慰了一点。

随着人越来越多,那几处打架的也都伸不开了手脚,加上周围乘客的呵斥、谩骂,动手的几位都熄了火,至于座位,倒是后来那帮人抢占的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