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巧施讹诈(2/3)

眼见到了中午,赵兴东不好耽误和胡主任的约会,就最后又转了一遍市场。此时的乌四集市场已经很具规模了,因为全县城目前只开了这一个自由市场,所以平时每天都有200多个摊位,到节假日甚至达到300多,每天的客流量,也将近一万人次,此时快到了中午,一天买卖的最高峰已经过去了,赵兴东还没有找见支书婆娘,心已经凉了,他判断这个贼婆娘可能去公社卖鸡蛋了。因为在自由市场卖货,一般要抓住上午9点到11点这个时间段,这是家庭主妇们买菜的黄金时间。9点以前时间还早,11点以后都开始做午饭了,买菜就有点晚了,因此9点至11点,这个时间段是卖菜的最好时机,通常能卖掉全部货物的七成,而且价格也卖的最贵。有些运气好的卖家,在这个黄金时间段里都有可能结束一天的战斗。而像支书婆娘那么精明的人,怎么能错过这个珍贵的时间段呢,因此赵兴东才有了刚才的判断。

这里啰嗦几句,跟大家交流点生活常识,自由市场卖货的第二个高峰在下午4点半之后,许多上午没出来的人,为了做晚饭,是要去市场买菜的;还有很多下了班的人也会在这个时候来买菜。此时的自由市场还会繁荣两个小时左右,卖家如果剩的货多,在这个时间段的后期,就要考虑降价处理了。

那什么时候买菜最便宜呢?在市场快收摊的时候,在天快黑的时候。因为这时候卖家忙了一天,都急于回家,或者只剩下一点货了,干脆便宜卖光拉倒;又或者剩的货太多,存到第二天就不新鲜了,只好便宜出货。这个时候的菜价是上午的七成,甚至会更低。运气好的,还能遇上挥泪大甩卖的。当然这时候买菜也有个缺点,就是都不太新鲜了。

赵兴东转了一圈后,正准备找田翠蛾打个招呼离开,突然眼前一亮,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他终于看见了这个令他望眼欲穿、朝思暮想、寝食难安、魂牵梦绕的支书婆娘。

解放媳妇分析的一点错都没有,贪心的魏生金的媳妇,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还是来到县城卖鸡蛋了,县城每斤鸡蛋可比公社贵两分钱呢。本来支书婆娘已经用逛县城这个理由,打动了闺女和她一起来县城,当然是她卖鸡蛋,女儿逛县城了。但是早上六点的时候,她实在叫不醒女儿,想一想闺女好不容易到了休息日,正应该睡个懒觉,于是这位慈母也没忍心再叫,等到快9点了,闺女才起了床。俩人简单收拾了一下,也不敢把这些天收的60多斤鸡蛋都带上,毕竟错过了黄金卖货期,最后只带了40斤鸡蛋就匆匆骑车上路了。一路上80多里地,母女俩轮流带着对方,但到底是女流,骑了3个小时才赶到乌四集,让赵兴东差点失之交臂。

看到县城的自由市场这么大,这位魏家寨的第一夫人有点眼晕,最后挑了个角落,在女儿的帮助下,摆好了摊位,就在此时正好被赵兴东发现。大头躲在一旁悄悄观察了一阵,听到支书的女儿说了声“妈,我去逛了”,然后就见如花儿一般的姑娘离开了。赵兴东也赶紧去找田家母女,田翠蛾一听仇家来了,顿时火冒三丈,拿了一根烂树棍就要前去理论,被大头一把拦住。

“姐,你准备咋弄?”赵兴东问道。

“我直接骂她不要脸,让她知道坑谁也别坑我的兄弟!”田翠蛾气哼哼的说道。

“姐,她可是我们村支书的老婆,他们魏家可是我们村最大的姓,你把我暴露了,我以后还咋回村呢?”赵兴东问道。

“那咋办?总不能让咱们吃个哑巴亏吧!你还是不是男人,这时候咋成熊包了?”田翠蛾对赵兴东在关键时刻,没有表现出男人的英勇气概,有些不满。

赵兴东听了这话,不怒反喜,笑着说道:“姐,还是你疼我,我很感动。不过这事还是智取比较好,你听我这个主意咋样?……”

田翠蛾听了赵兴东的计谋,眼前一亮,也笑了起来,笑了会儿说道:“兴东,你这脑袋瓜子就是好使,好,你就交给姐吧。”

赵兴东实在不能多留了,又嘱咐了田翠蛾一句‘姐,小心点,不好弄,就撤,’然后撒开脚丫,直奔天香阁而去。进了饭馆的大门,就看见胡铮一个人可怜巴巴的坐在一张桌子旁,不停的看着手表。大头一屁股坐到主任对面,大口喘着气,刚才确实跑的急了。

总务主任见到正主终于到了,好一通埋怨,然后也不等赵兴东解释,就点了二凉四热六道菜,又要了一瓶白酒。等一切安排妥当,才问起赵兴东迟到的原因来。

赵兴东见这位主任大人就惦记吃了,也没心思和他说别的,嘴里胡乱应付着,他计划着早点吃完饭,然后再去市场看看。奈何天不遂人愿,一瓶白酒胡主任贪杯喝了八两,竟然醉了。最后,无奈的赵兴东,只得开票结账,等听见服务员说正好两块钱时,大头不由慨叹胡主任的计划能力。

赵兴东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从胡铮上衣口袋里掏出钱,给了服务员,又把收据塞进口袋,然后搀着这位醉鬼老师,回到了学校。等把主任送进了他的房子,正好下午上课铃也响了,赵兴东无奈,只得进教室了。

钱春平一上午没见同桌,还有点挂念,又好奇胡主任与赵兴东中午吃饭的情况,就拉着大头,没完没了的问起来。开始,赵兴东惦记着市场上的事情,就心不在焉的应付着,等钱春平发现他不对劲时,问有啥事,需要帮忙尽管说,这才让赵兴东想起打同桌的主意来。

支书婆娘看着女儿离去的背影,叹了一口气,心说还是年轻好啊,赶了3个小时的路,也不歇歇,这就逛去了。感叹完,她觉得肚子饿了,就取了一块干馍,啃了起来。因为赶路急,把准备好的水壶忘带了,结果干馍吃的她口干舌燥,正想跟旁边卖红薯的借口水喝,就见一个丰满标志的姑娘走过来,问道:“鸡蛋咋卖?”

生意来了,支书婆娘不敢怠慢,把手中的干馍放下,又咽了一口唾沫,吞下嗓子眼的馍渣后,才干着喉咙说道:“一斤三毛五。”

姑娘听了点点头,好像对这个价格挺满意,然后蹲下挑起鸡蛋来。一会儿在秤盘里就放了20个,然后示意支书婆娘称重量。

“欠一点二斤三两,算你8毛钱吧。”支书婆娘不愧为高小水平,瞬间就报出了价钱。

“好。”姑娘答应着,站起来从裤兜里掏出几张钱,从上面取了一张面额最小的5元递过去,然后往手里拿的布兜里装起了鸡蛋。支书婆娘一边赞叹着城里人有钱,心说看这姑娘也不大,手里可都是大票子,起码有三、四张十块的,一边给姑娘找了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