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三、闺秀(2/4)

绿婵这时突然道:“端宁?原来他是你们的哥哥么?”淑宁与婉宁点点头,她就兴高采烈地说:“我早听说过他的名字了,别人都说他文武双全,长得又好看,而且待人又和气,很多千金小姐都在讨论他呢。”玉敏有些尴尬:“你是从哪里听来的?我可没有提过这些事。”

那绿婵道:“很多人都有提啊,往日来咱们家的那些小姐啦,还有各家的丫环啦,我还听说有位蒙古王公的女儿给他写过信呢,不知写的是什么?”她睁大了眼,兴致勃勃地望着淑宁和婉宁,仿佛在问她们那信的内容。

婉宁看向淑宁,淑宁疑惑地道:“我从没听哥哥说过啊,是什么时候的事?”绿婵道:“这个我就不知道了,我也是听人说的,不过那可是位外藩郡主啊,说不定你们哥哥会成为额驸呢。你真的没听说过么?”

什么额驸不额驸的,她家老哥提都没提过,可见没这回事,如果心里不喜欢,别说郡主,就算是公主也不稀罕。再说,全家心目中公认的理想媳妇人选是真珍,虽然两家分隔得挺远,可从双方时不时来往的书信可以看出,自家老妈完全没有改主意的意思。

不过淑宁也知道,这事儿一天没成,就一天不好对外人说,只是绿婵和婉宁都很感兴趣地望着她,连玉敏也带着一丝好奇等待着她的回答,这种架势下,要混过去可不容易啊。

有了,方才她进门时,似乎听到她们在谈论着选秀的话题,便道:“这不知是哪个传出来的,只怕也是以讹传讹吧,理它做什么?说起来,我方才进门前,你们在说什么?似乎挺有趣的。”

这话一说,倒是提醒了婉宁:“对了,方才我们在说她们今年参加选秀的情形,你一进门,就岔过去了。”她转过头去对绿婵说:“快继续吧,你们进屋以后,娘娘们问了什么问题?”

绿婵又再笑起来:“很简单的,只是问些家世来历罢了。我们之前还以为会问些难题呢。有一个和我们同院的秀女,听说会考学问,前一天晚上背诗背到半夜,结果两只眼睛都肿起来了。娘娘们一见,难看死了,马上就撂了牌子,她出去时还哭呢。”

婉宁喃喃自语:“不考学问么……”

玉敏柔声道:“其实参选的秀女,有多一半是不识字的,宫里挑人,也是以品德门第为先,只要说话有条理,仪容家世都过得去的,就能通过初选。到了娘娘们面前,就要看各人造化了,当中也有娘娘喜欢才学好的,也有喜欢性情和顺的,很难说得准。”

绿婵继续道:“那时候我们和镶黄旗的秀女一天选,一拨儿五六个人。我看啊,就没一个人比我表姐强的。她一站出来,那气度,就把别人都压下去了,几位娘娘都直点头呢。”

玉敏有些不好意思:“胡说什么,有好几家的姑娘都比我强呢,你说这话,叫婉姐姐和淑妹妹听见倒没什么,传出去了,别人还以为我有多轻狂呢。”

绿婵却道:“这有什么,我只是说实话罢了,很多人都这么说啊。我还听见一位公公跟人说,表姐你样样都是上好的,现在先记了名,下一届再复选,十有八九是要配皇子的。要依我的主意,能配得上表姐的,只有太子了。”

玉敏脸上已经红得快滴出血来了:“你休要胡说,太子妃的人选,皇上早就看好了,这话也是混说得的?”

绿婵不在乎地摆摆手:“就是那个石家的小姐嘛,我觉得她虽然长得不错,相貌却不如表姐你有福气,你比她更有胜算。”

婉宁一张嘴:“太……”突然停住,清清嗓子,才道:“太子妃虽然很风光,但作为将来的皇后,事事都要小心谨慎,过得太压抑了。换了是我,宁可过着轻松悠闲的日子,也不愿意当这个辛苦的太子妃呢。”

绿婵听了却疑惑地问道:“婉姐姐能当太子妃么?你今年没有参选啊,三年后再选会不会有些迟?”

婉宁怔住了:“我不是这个意思……”“不是?可你刚才不是说,你不愿意当这个辛苦的太子妃么?你还没参加选秀,本来就不会当太子妃啊。”

婉宁张大了口,玉敏忙道:“婉姐姐的意思是,能选上太子妃固然很风光,就算选不上,也不一定是坏事。你没听懂她的意思。”

绿婵扁扁嘴:“原来是这个意思,那你就直说啊,拐什么弯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