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野心家(1/2)

季奶奶半点儿不知道自己好儿子的打算,只觉得他这个儿子十几年不见,有点儿当父亲的样子了。

就这礼物送的,颇有水平,谁也没漏下不说,还送到了他们的心坎里,这就说明是真用心了。

鉴于季部长表现得太好了,季奶奶一口就应了过来住,还主动揽下了打扫的活儿。

“成,那我今天就搬过来,顺便帮你打扫到扫。”

“那哪能要老太太您来打扫,我这几天都请假在家,里里外外我都会打扫干净,您老只要搬了躺椅在一旁躺着,指挥我哪里没打扫干净就成。”

季奶奶一听,这可哪能行!

组织看中了她儿子,愿意给份工作,哪能请假那么多天,这不是耽误正事吗?

“咱家里有的是人,你两个儿子都能使唤上,再不济还有你谢嫂子,还有你亲家。咱们一大家子,扫扫整整一天就成了。”

与阮家人住了这些天,季奶奶也知道阮家父母性子极好,也没跟他们客套。

至于谢婶他们,那完全就是自家人了。

季部长谢过大家,开玩笑道:“那我明天高低得去国营饭店定一桌犒劳大家。”

季部长半点儿不急,转头与阮棠说起了正事。

京市医科大邀请阮棠做一个讲座,因为找不到阮棠,就将邀请函发到了卫生部来。

“你要是有心想办医学院,就可以去京市医科大看看,跟他们学习学习。”

阮棠当然知道季部长不会坑她,所以一口答应了。

她可不光要去医科大看看,还要去京大和华大去学习学习运营模式。

因为,她要办学,就要办最好的,最好的医科大!

“不知道京大没有给我发邀请函?”

季部长稍一楞,他有些怀疑自己的耳朵,阮棠虽然在医学专业确实有所建树,但是京市的大学更是底蕴傲人,不可能出现争着抢着请阮棠去讲座的局面。

季部长嘲讽的话在嘴里纠结了十八弯,最后考虑到眼前这人不止是自己的下属,还是儿媳妇。

要是得罪了儿媳妇,上至儿子下至孙子,怕是都要见不着了。

唉,明明小时候怼天怼地怼死他的长子,咋就活成了为了二十块钱就媳妇揍都不敢吱声。

季部长豁然站起身,他怎么记得长子小时候是个季怼怼?仔细一想好想什么也没有想起来,但是潜意识里记得应该就是这样。

这是一个好现象,果然如他所料,只要多多接触季家人,很可能可以帮助他恢复记忆。

阮棠看到季部长突然站起来,还天天转圈,差点儿将她头转晕了。

“季部长,就算是京大没有给我发邀请函也不是什么大事。”

她完全可以给自己造造势,徐徐图之嘛。

毕竟他们省一附属的医学院也要开了,作为兄弟学校完全可以互相交流,学习学习的嘛。

她可记得,前世京市医科大并入了京大,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缺钱。

但论起搞钱嘛,她有点儿经验。

他们省一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钱。

若是加上柳湘云那神神叨叨的龟甲加持,相信他们省一会在京市杀遍天下无敌手。

到时候,再偷偷师,挖两个管理大佬,到时候产学研用一体化……嘶,前景太美好,她甚至都怕想得太深了。

季部长压根不知道阮棠这么敢想,还在庆幸阮棠有个好心态,都不用他过多开导。

两人又说起了西街的妇女医院。

阮棠临危受命,最终决定在这一块地建立医学院。

一来学生阳气重,二来哪有大学还愁招生的。

这年头只要给大学读,就算是在墓地上课,恐怕都有人愿意。

所以,只要等医学院建成后,只要招收一届的工农兵大学生。等到明年恢复高考后,就会有大批的来自各地的大学生涌向这里……

按照阮棠要求的,西街的妇女医院改为杭省附属医学院京市分院,教学楼还在建,但是这个名字已经挂了出去。

西街附近的居民见到妇女医院改建成大学,有一些市民也不闹腾了。

只要学校建成后,就有了人烟气,他们也敢住下去了。

这一片,闹得最凶的就是棚户区。

埋尸地靠近的厕所方向,恰好是一大块棚户区。

当初修建厕所的时候,原本不靠近棚户区,但是总被附近的居民投诉,妇女医院的院长就将厕所改到了靠近棚户区的。

棚户区人虽杂,但是难以齐心。

院长给了领头的一点儿好处,那几个人搬出了棚户区,自是不愿意管这事。

如此,这厕所也就建了下来。

这一回,也许是挤压的矛盾,棚户区的市民们闹得极凶。

棚户区本就住的杂,有不少人逮着这一次机会,天天闹着要搬迁,隔三差五地就闹出点儿动静来,甚至为此还死了一个跳河的八十岁老人。

据老人家属说,因为老人就是那日围观者,他天天梦到那些女孩子叫自己肚子好疼。

不堪忍受日日被如此血腥的梦魇干扰,才跳河自尽的。

谁想,便衣们介入调查后,发现了这个老人时常受家里人虐待,这回跳河也是被家属给地推下去的。

经此一案,附近的市民们也不闹腾了,特别是原本蹦跶得欢的老人们,生怕被不孝儿孙当成要挟的工具给弄死了。

棚户区虽然消停了,但是阮棠却看上了那一片棚户区。

如今正是政策扶持他们省一,阮棠狮子大开口地要了这一片棚户区。

借口,呸,是理由!

理由就是回头这一片地方建立了医学院后,有不少女学生,棚户区又乱又杂,要是遇上个丧心病狂的人跟踪女学生就不好了。

对于街道来说,要是能整治好棚户区对他们来说都是功劳,所以阮棠来打听有多少户人家时,街道办主任就找来了详细的资料。

在几方运作下,终于达成了协议:迁移棚户区。

因为上头经济紧张,阮棠提出了三七分,省一出资四成,余下的安置都归上头负责。

饶是省一出资四成,也榨出了不少明年的基建支出。

棚户区一拆,果然西街不少市民也在闹腾得要拆。

这时候,阮棠授意卫生部门的领导们开了一个西街市民代表大会。

会中宣布了,等杭省附属医学院建成后,将会需要一大部分的后勤工作人员,届时,这些工作人员将会优先从西街的市民中选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