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无处下手(2/3)

赵舒城当然不知道徐志森想的什么,要说陆涛自己的想法,那可能真的要去做什么艺术家村,可这是陆涛的梦想,而不是赵舒城的梦想。因为赵舒城有自己的想法,建设一个所谓的艺术家村,可里面住的并不一定真的是艺术家,无非是挂着艺术家名号的商业罢了。

虽然在大城市里面,艺术家更容易出名,也更容易让自己的作品卖出去,可实际上在大城市生活久了之后,基本上没有什么真正的艺术家。有很多人说,丑国的艺术家很多,那是因为他们耳朵门槛其实很低。他们的审美决定了艺术就是具象化的态度,每个人都是艺术家。什么跑酷是艺术,烟花是艺术,调酒是艺术,滴淌画是艺术,甚至那些抽象的线条跟涂鸦也是艺术。

可这是他们那些人定义的艺术,反而一些国内的艺术,并不认为是艺术,要不然为什么武术不是艺术,中餐不是艺术?

国人的审美标准看似很低,其实很高,因为有着五千年历史的人,对于艺术的理解,跟只有短短几百年时间的人,理解是不一样的。

真正的艺术家是那种本身的技艺造诣达到登峰造极,自称一家的人,甚至开宗立派。不过这样的人可谓是可遇不可求,一个时代也不一定才能出几个。从事艺术创作本身就需要一定的经验,甚至是很多年才能成名。至于现在的一些所谓艺术家,不过是很多人追捧出来的,底蕴根本不能跟真正的大师比。

更何况在大城市里面,虽然艺术家扎堆,但是却也变向的禁锢了人们的创造性灵感。在这里人们看到的都是设计站懒,艺术画廊,甚至线条文章以及都市的冰冷混凝土块,却没有田园风光可以激发人的灵感。

要不然很多大艺术家也不会搬到距离城市不远的乡村去,为的就是可以在乡村寻找灵感,从柏油路边上的花瓣,从涓涓细流的河流中,或者在玉厚天晴的天空中,又或者是在阳光普照的朦胧草地种寻找,而画作销售到城市里面去。

赵舒城也不是不懂艺术,但是他懒得去做什么幻想,也不想去弄什么艺术家村,为某些人提供炒作的地方。

可徐志森就难受了,他本来还希望如果赵舒城真的有什么梦想的话,自己可以趁着帮助赵舒城的时候,来拉近彼此的父子关系。可现在赵舒城这样无欲无求的样子,反而让徐志森有些难以找到下手的地方。

“陆涛,那我问你,你现在在干什么?”

赵舒城听到徐志森这样问,不在乎的说道:“在找工作!”

“你知道什么叫做物质主义吗?”

赵舒城愣了一下,说道:“这我还真不清楚,你说说看?”

“其实就是想你这样想法很少的人,人们更愿意重复的把房间变大,把汽车的牌子变得更高级,甚至把房间填满各种实用的东西,生活的目的不是为了情感,而是本能和欲望。”

“我觉得这没什么不好的,毕竟人类能有现在的生活,就是本能跟欲望让我们变得更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