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五章 遗诏(2/2)

郗超皱眉道:“原来陛下果然没有让臣知道的心思。陛下是觉得臣不忠不义是么?”

司马昱沉声道:“郗中书何出此言?”

郗超淡淡道:“陛下,臣明白你心中所想。陛下一直觉得憋屈,觉得桓大司马意图不轨,陛下在内心之中痛恨桓大司马,也痛恨臣,是么?”

司马昱皱眉道:“郗超,朕将死之人,你怎还和朕说这些话?你难道没有半点恻隐之心么?”

郗超叹息道:“陛下果然是这么想的。陛下,臣有一言相劝。陛下在身后之事上,切不可擅做决定。桓大司马忠心为国,将陛下奉为至尊。陛下在身后事上,要考虑桓大司马的感受才是啊。陛下甚至都没有打算告知臣,那便更没有打算告知桓大司马了。但那样一来,岂非留下巨大隐患。陛下难道希望在你之后,大晋社稷动荡,子孙遗患无穷么?”

司马昱听出了郗超话语中的威胁,这也正是他最担心的事情。郗超虽然说的隐晦,但其实意思已经很明显了。他说桓温将自己奉上了皇帝的位置,现在自己应该给他回报了。他说自己若是无视桓温的想法,若是在身后事上处置不当的话,那么自己死后,桓温怕是要对自己的子孙动手了。

司马昱心中愤怒之极,他很想大声斥责郗超无礼,怒斥他不忠朝廷,助纣为虐。有那么一瞬间,司马昱想道:自己就要死了,还管那么多作甚?命寺人将这厮搏杀于此便是。但是,理智却告诉他,不能这么做。

自己固然是将要死了,但是司马氏的宗族子孙还在。那么做是害了他们。那日庾希等人被当面斩首的情景历历在目,事后司马昱做了好几天噩梦,他不希望子孙宗族是那样的结局。

自己是个无能的皇帝,但自己起码也要保证子孙宗族的性命,不能因为自己的冲动而害了他们。

“郗中书,朕当然会考虑桓大司马的感受。你觉得朕该怎样安排身后之事呢?”司马昱轻声说道。

郗超目光闪烁,这种时候,他也不打算拐弯抹角。于是道:“陛下,上古之时,舜耕于历山,陶河滨,渔雷泽,造福万民,声望高隆。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至天下大水,大禹治水,降天下之泽,令天下安。舜顺应天意,让之以天子之位。此乃上古之佳话,万世所称道。陛下何不效仿上古贤君之举,亦不失为万世传颂之佳话。陛下虽享国不久,但能为此大事,当得干古传颂,留万世贤君之名。”

司马昱身体里的血液几乎凝固。郗超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他要自己将大晋皇帝职位禅让给他人。禅让给谁?不言而喻。拿什么尧舜禹上古贤君的事来说话,简直赤裸裸毫不遮掩,无耻之尤。

司马昱心中愤怒,不知从哪里生出来的勇气,沉声道:“朕不能。朕之大位,得之于先祖。虽朕无能,不能建不朽之功业,但朕至少不能让我大晋社稷毁于朕的手里。否则,朕有何面目泉下见列祖列宗?朕无德,不能德配天下,但起码不能为后世所唾骂。”

郗超皱眉道:“陛下便不为身后的社稷和子孙考虑么?便不考虑大晋干万子民么?氐人虎视,陛下之后,谁可当之?陛下宁愿社稷沦为胡贼之手,也不愿让贤者拯救么?陛下未免太自私了。”

司马昱怒道:“贤者难道不知忠义么?非要篡了朕的社稷才能拒敌?以外敌为要挟,是贤者所为么?”

郗超面色变冷,缓缓道:“陛下要是这么说的话,臣无话可说。我大晋豪族,各有心思。若无至尊之位,必有掣肘。将来秦人攻来,必是举国用兵,势不可挡。非至尊之位不可御天下,聚齐力,战而胜之。否则前方作战,后方掣肘,如何能胜?这个道理陛下难道不知?当然,陛下既然决心已下,就当臣什么也没说吧。臣告退了。”

郗超躬身行礼,转身往殿外走去。司马昱看着他的背影,莫名生出恐慌来。他知道,郗超这一去,必生波澜。今日郗超所言,定都是桓温所授意。自己拒绝的不是郗超,而是桓温。自己死后,桓温必作乱。

司马昱又想:自己只能保住自己手里司马氏社稷不失,至于以后晋室江山,已经非自己所能控制。现在绝不能激怒桓温,而是要稳住他。不给他最大的权力,自己闭目的那一刻,便是大晋乱起之时。自己只能让他得到他想要的一些东西,哪怕起码在明面上保住大晋的江山也是可以的。

“郗超,朕要拟遗诏。你替朕执笔。”司马昱高声叫道。

郗超停步,皱了皱眉头,终于还是转过身来。他还是想知道司马昱到底要怎样拟遗诏。

寺人取来绢帛,郗超蘸墨提笔悬空等待。司马昱闭目思索片刻,沉声道:“朕以鄙薄之德,得大位之列,然无济世之能,未建寸尺之功。今朕大限将至,自知时日无多,涕泪哀痛,不甚凄楚。此诏立朕之子会稽王司马曜为太子,朕死之后,太子继承皇位,以嗣晋室大统。”

郗超写到这里,脸上怒气勃发,一向清秀峻拔的字体也变得潦草凌乱。他此刻都想立刻撂笔拂袖而走了。司马昱到底还是不肯听自己的话,那么自己还替他拟什么遗诏?

“然太子年幼,虽继大位,难理国事。国家大事,不可废弛。故朕诏大司马桓温依周公辅政故事摄政。大司马桓温乃我大晋忠勇之臣,社稷柱石,德望高隆之人。大司马摄政,朕可安心。诏大司马桓温知:若少子可辅则辅之,如不可,君可取之。”司马昱缓缓口述道。

app2;

chapter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