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艺术家 1021 一个句号(2/3)

    多巴胺有效期只有两年,当热情消退之后,日常生活的鸡毛蒜皮和柴米油盐开始扮演主角,爱情滤镜开始消失,每个人都希望事情能够按照自己的构想进行,当遭遇冲突的时候,不由自主地开始指责对方。

    其实,从道理来说,眼前的这个“人”,无论是妻子还是丈夫,依旧是自己当初爱上的那个人,但深陷婚姻囹圄之中的时候,人们却总是喜欢说,“你变了”,但没有人能够分辨清楚,真正改变的是对方还是自己。

    原因很简单,爱情是瞬间迸发的激情,婚姻则是细水长流的扶持,两个截然不同的人需要在生活里慢慢磨合,自然而然就会出现彼此不适应的时刻:

    按照理想状态来看,他们应该无条件包容对方,哪怕是缺点也全盘接受;但现实生活却是,互相希望对方改掉那些缺点来配合自己,然而,这样的过程无疑是痛苦且挣扎的,于是,矛盾和冲突就诞生了。

    放置在这部电影里,妻子和丈夫的位置就是如此。

    妻子坚持的是理想主义的爱情和婚姻,丈夫则清醒地意识到婚姻的现实,但问题就在于,理想往往被现实打败、而现实又期望着理想——

    妻子的坚持太天真太美好却无法实现,丈夫的坚持太理智太正确却残酷而悲哀,于是,他们都被自己困住。

    一种无力。

    电影的最后,妻子和丈夫都做出了选择,他们双双选择了另一对夫妇里的那个“理想化伴侣”,如同镜像一般。

    也就是说,“理智与情感”的结合,触礁破碎,没有能够成功,于是,他们改变轨道,打破排列组合,“理智与理智”、“情感与情感”各自相遇。

    从组合来说,这应该是完美的,俗话常说,“什么茶壶配什么盖”,道不同不相为谋,既然他们都已经找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了,那么婚姻的问题就应该终于能够解决了——

    外貌,一模一样,但灵魂却换成一个与自己百分之百契合的版本。

    完美!

    可是,真的如此吗?

    在电影的结尾,陆潜希望抛出这样一个疑问,哪怕“理智与理智”、“情感与情感”相遇,但这就是完美解决办法吗?

    故事,在这里更上一层楼——

    每个人都是如此,往往被困在自己的期许里,情感也好、理智也罢,理想也好、现实也罢,人人都有自己对生活的解读和诠释,然后期待着,生活能够按照自己所构想的方式进行,但生活并非如此。

    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期许,这也注定了,期许和期许之间必然存在偏差,如何学会接受那些差异、如何学会面对那些冲突、如何学会面对那些超出自己理解范围之外的选择,这才是真正的生活智慧。

    婚姻,就是如此。

    否则,无论是“理智与情感”的相遇,还是“理智与理智”、“情感与情感”的匹配,最终都不是婚姻的正确答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