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艺术家 902 由浅入深(2/4)

    相对应地,人们越来越急躁、越来越没有耐心。

    不仅仅是“三分钟看一部电影”的浓缩型观影越来越兴盛,同时还是缺乏耐心去沉浸光影塑造的世界。

    怎么说?

    也就是说,人人相信,观看电影最重要的是“故事”,所以,要么三分钟听完一个故事,要么期待着反转所带来的惊喜,这就是他们对电影的全部期许。

    但重点就在于,论故事性,电影是远远比不上和戏剧的,因为电影的特别之处就在于画面和声音构建起来的独特视听感受,如果将电影浓缩为三分钟,电影的魅力也将荡然无存。

    所以,当人们讨论电影感的时候,并不是讨论电影的艺术性,而是电影的沉浸性和体验感,不追求快餐式的爽感。

    所以,当人们讨论陆潜拒绝社交网络的时候,并不是陆潜特立独行,而是因为他拒绝生活被卷入碎片化的洪流。

    “我是一名导演,我需要沉静下来,继续感受生活,继续观察生活。”

    “我相信许多人已经习惯低头看手机,却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停下脚步,抬头看看天空,或者打量一下街边的行人。如果就连身边的事情都丧失了观察力,又怎么可能有耐心坐在电影院里看两个小时的电影呢?”

    正如江士奇所说,陆潜也是年轻人,他自然也知道,网络时代所带来的冲击,彻底打乱整个时代的脉络——

    这些变化,本来是跟随时间的流逝慢慢发生的,所以老一辈接受电视和电影,并不困难;但年轻一代,那些变化却是短短数年时间内就翻天覆地,而且越来越快,这也使得新生代被困在一个矛盾的位置。

    一方面,他们试图跟上时代潮流;一方面,他们又留恋过去。

    这样的矛盾冲突被完全放大之后,才进一步导致人们对于电影这项艺术形式的争议越来越汹涌越来越复杂。

    更准确来说,年轻世代甚至没有足够的心思和精力去了解,所谓的“电影感”到底是什么?当人们在抗拒电影主题乐园化的时候,又到底在反对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