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艺术家 362 持续发酵(1/3)

    流量粉丝们求锤得锤。

    吃瓜群众们求瓜得瓜。

    刹那间,熙熙攘攘的议论声浪就覆盖了整个网络,制造出一种全世界目光全部朝着蔚海投注的错觉。

    然后,继“八毫米”之后,“娱乐周刊”再次登场。

    江士奇撰写了一篇社论专稿,强烈指责流量粉丝颠倒黑白、不分是非的文章,并且对流量艺人的沉默纵容导致事态发展越来越严重表示强烈指责,在娱乐至死的年代里,真相似乎已经失去了威慑力。

    无疑,这是非常可悲的。

    虽然文章没有指明任何对象,但一切都发生在短短不到十二个小时之内,话里话外的矛头都指向陶染。

    如此级别的业内媒体直接下场撕逼,着实堪称难得一见的景象;而且,这次陶染似乎真的激怒了媒体。

    数个小时前,媒体澄清来龙去脉真相的时候,其实参与其中的媒体不算多,也就十几家,可以看得出来,大部分媒体还是没有准备和陶染直接撕破脸皮,在流量面前,他们也都是养家糊口的打工人。

    但短短数个小时后,经过流量粉丝铺天盖地的抹黑,经过“八毫米”的爆料,无冕之王们终究还是爆发出了血性,即使利益至上、即使娱乐至死,可是,新闻媒体也依旧不是软柿子,更不是无耻的舔狗。

    他们需要证明自己的权威。

    于是,“娱乐周刊”的这篇社论专题,转眼就得到业内媒体的一片转发和声援,轻轻松松就突破一百之数,并且还在持续增长上升,可以看得出来,媒体们全部团结一心,以这样的方式发出他们的声音。

    当然,背后未免没有“生意”的算盘——

    一部分媒体就是希望通过这样的姿态敲山震虎,向那些流量艺人们重申无冕之王的地位,重新为媒体赢得和流量艺人拔河拉锯的谈判筹码,否则现在流量艺人们依仗着流量粉丝的庞大数量而为所欲为,媒体确实狼狈不堪。

    陶染首当其冲,他的整个团队希望能够借助这次蔚海电影节的平台,为陶染打开全球市场,更上一层楼,心高气傲的态度就显得急躁而尖锐、强势而霸道,确实得罪了不少人,许多公关处理手段都令人不敢恭维。

    确确实实得罪了不少媒体。

    此次指桑骂槐的事件,正好能够成为杀鸡儆猴的契机,这才使得越来越多媒体都和“娱乐周刊”站在了一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