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战前准备,战前惊变!(3/5)

这种情况直到洛景出面制止才算是好了一点,辩经的确辩的是理,对四夷可以用物理推行道理,但是自己人还是要辩理的,毕竟理越辩越明,越辩论越进步,就像是春秋战国时期,之所以能进步的那么快,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各个学派天天互相攻击其他学派的弱点,逼着他们进步。

就连洛氏内部都时不时辩论一番,有时候洛氏也不知道该走向何方,需要集结众人的智慧,共同查缺补漏。

“现在是鼎盛之世,匈奴强悍,近些年来屡屡侵略我大汉的边境,掠夺我大汉的子民,这样的耻辱,是可忍,孰不可忍?

胡人势盛,这是诸夏之危,若是不及早清除,总有一天要养虎为患,这样的大世,你们黄老却还抱残守缺,嘴里说着什么小国寡民天下治,什么藏富于民,朝廷不干涉自然富裕,孝文皇帝这样的圣主明君都转用儒学治国了,你们还不思进取,现在还在这里和某辩经,速速退去,吾不与你多言。”

劈头盖脸的一顿输出说的对面的黄老学子面红耳赤,从刘恒后期建立太学之后,汉廷就不仅仅是使用儒生做官,而且开始渐渐抛弃黄老学的治国理念,开始使用儒家的治国理念。

虽然没达到罢黜百家的地步,但其他学说都已经处于从属的地位,唯一所值得庆幸的就是刘恒有意识的平衡着朝廷之中各学派的官员数量,这让其他学派没有如同历史上那样,需要改头换面成儒生才能做官,而是依旧可以凭借黄老学子,甚至法家、墨家学子的身份登堂入室。

但问题在于重视教育的儒家人才层出不穷,尤其是在经义注释方面,已经把其他学派渐渐的吊起来打了。

然后春秋儒开始积极为战争造势,有些学派却在拖后腿,自然就更是衰落,现在的太学之中,就是董氏春秋儒舌战四方,其他儒门学派跟在后面时不时戳两刀,孟儒稳稳的占据着自己的方位,始终宣讲王道理念,防止各学派走向极端。

“实在是危言耸听,大汉乃是诸夏之主,是天命所归,昔年诸夏之土不过千里,人口不过百万,蛮夷遍布世间,那个时候尚且存活下去,有了现在的基业。

现在诸夏有万里的国土,有数千万的百姓,胡人不过数百万而已,十倍之差,难道还能对大汉造成威胁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