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变与不变(3/4)

魏国背刺了秦国,但是淮泗之上两国还能平衡是因为楚国还在,作为遏制楚国的桥头堡,还要合作。

楚国现在又是兴奋又是忧虑,“列国现在以楚国实力最强,不论是人口,还是土地疆域,其他国家都无法相比,但是列国会不会直接联合起来对抗楚国呢?”

楚国对这方面实在是太有经验了,无数次的被殴打。

项程最忧虑的却不是这一点,“王上,以现在的情况,即便是列国联合,楚国也足以保护自己,楚国真正的危机是遍布全国的封君啊。

这些封君维护着公室的存续,维护着公室的地位,但是一旦楚国想要改变现在这种体制,就会迎来巨大的反噬。

昔年秦国国相大庶长异里就是随着宣芈公主陪嫁到秦国,最终兴盛秦国,固然其中有无数的原因,难道就和楚国的用人之策没有关系吗?

楚国建立七百多年,所有官职全部由贵族把控,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臣若不是出身项氏,这令尹之位,无论如何也落不到臣的身上。”

实际上这话由项程说出是非常不合适的,因为他自己就是楚国之中最大的贵族,整个楚国之中,除了公室,就数项氏最为显赫。

楚王有些迟疑道:“但是楚国贵族一向能力卓绝,像是舅父您所在的项氏,英才不绝,又与公室亲近,如果不用这些亲随,反而从底层拔擢,这似乎更是不妥。

现在国中局势本就不稳,若是还剥夺贵族的权力,刚刚兴盛的楚国可能就要出事了。

反正现在楚国强盛,等到国中恢复之后,五十万的大军足以横扫一切,难道还有人能五万大军就打败五十万吗?

舅父也不要太过忧虑。”

君臣二人相顾无言,两人说的都很是有道理。

项程想的是乘着君臣二人大权在握的时候,将这个延续了七百多年的传统直接破坏掉。

因为公室和大贵族不可能代代出人才的,中原列国的士子之中定然有大才之人,但是楚国的体制吸引不到那些真正的天纵之人。

君臣二人思虑良久,还是决定先不妄动,再等等看,楚国家大业大,是诸夏第一强国,已经不是从前那个筚路蓝缕不得不搏命存活的楚国了。

魏国。

魏侯卿建国之后,就非常的有危机感,毕竟魏国的战略环境实在是太差了,西边的秦国刚刚被他背刺,想必很长一段时间之内两国都会处于敌对状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