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诸侯同心(3/3)

他的罪行真是车裂也远远不足以偿还万分之一啊。”

郑伯喟然叹道:“现在应该怎么办?是直接到镐京驱逐戎人,还是先等着其他路的勤王大军。”

镐京城四面都有诸侯作为屏障,现在北面的诸侯反叛,甚至已经攻破镐京城了。

南面和东面的诸侯就是郑国和西周国为首的,还有东北方的晋国、张国等等,这两路诸侯是能够会和的。

最后就是西边的嬴姓氏族建立的诸侯国。

至于洛邑东部的那些国家也就只有卫国的距离还算近,其他的宋国、洛国、齐国都距离镐京太远。

#.....

第33章诸侯同心

br#

而且他们还要防备东南方向的夷人以及那些与邦周迥异的方国,比如徐国。

这个徐国与封在镐京以西的徐国在两百多年之前还是同宗,但是现在已经完全不同。

洛成立刻否决了进军镐京城的想法,“打仗第一要诀是稳,单单依靠现在的大军,恐怕还不是申戎联军的对手,西边的诸侯等不到,但还是要等晋侯他们。”

不单单是为了确保战争的胜利,还要确保姬涅必死。

而且申国这一次进攻镐京可以说是倾国而动,而且还纠集了他在整个西北的盟友,诸如曾国之类全部跟着他一起来。

再加上西戎的势力,这股力量真不是没有全力出动的一路勤王军能够媲美的。

尤其是郑国虽强,但是基本上一半已经搬到洛邑往东去了,现在郑伯带来的只有一半力量。

定下了先于晋国会和的决定之后,就派出斥候去向镐京的东北方向联络晋国的勤王大军。

另外再派出斥候探查镐京城现在的局势。

最终勤王大军在彤邑会和。

......

第33章诸侯同心

以洛侯、晋侯、西周侯、张侯、郑伯这五个姬姓大国的国君为首,其余陈伯、许伯等小国为辅。

足足二十多位诸侯汇聚在这里歃血为盟,甲兵有十万,战车三千乘,如此雄壮的军威,让所有人都信心满满。

太子姬服身份高贵,众人便团团围着他,洛成一一为他介绍在场的众人。

“这是张侯,姬姓宗亲,是昭王时期受封的,这次前来勤王,太子要记着。”

“这是晋侯,也是姬姓宗亲,素王摄政时期就受封,两百年来为邦周立下无数功劳,是姬姓宗亲之中最强的诸侯国,太子日后要多加倚重。”

那些异姓的诸侯,洛成也一一为姬服介绍,甚至将他们哪一代与王室通婚、或者与太子姬服母族的褒国有通婚都能一一说出。

这让众人不禁佩服,怪不得每一代洛侯在协调诸侯国关系之间都是一把好手。

这些诸侯已经知晓了先前太子姬服、洛侯、西周侯、郑伯四人互相允诺的事情。

太子姬服的态度让他们很满意,所以对待太子姬服的态度很是亲切。

通过一番介绍,太子姬服对这些温言善语的诸侯们好......

第33章诸侯同心

感大增,诸侯们在未来的天子面前露了脸,也都非常满意。

先前派去镐京城打探消息的斥候也回到了勤王大军驻扎的营地,带来了意料之中的消息。

天子姬涅崩于乱军之中,王后褒姒同样薨逝,而且申侯已经立姬宜为王。

“洛侯身为大宗正,他不在场就举行登基仪式?他们祭祀的哪个天?拜的是哪个素王?”

张侯忍不住嘲讽,诸侯们就嗤笑起来,洛氏一脉站在他们这边,从心底里面就给了他们一种天命所归的暗示。

“王上崩于乱军之中?

这不过是申贼掩饰的言语罢了,明明就是他弑君,还说出这种矫饰的话。”

到了这个时候,其他的话也不用多说了,直接拔营前往镐京与申人以及戎人决战即可。

申国还是离开中原太久了,这导致申侯低估了洛氏这个名号在中原的威望。

他认为太子服才被册封不过一个月,太子宜被册封多年,与众多的姬姓诸侯、异姓诸侯都书信来往,即使勤王大军来到镐京,也应该认可太子宜才对。

正常来说的确......

第33章诸侯同心

是这样的。

但他永远也想不到,洛成只凭借一个洛字就能镇住各方诸侯,让他们认可太子姬服的正统地位。

更不要说先前那一场突然落下的大雪,已经传到了诸侯联军的营中。

这场神迹让一直笼罩着神秘光环的洛氏,更是神秘莫测起来。

这让洛氏的威望更是卓著,况且太子姬服孤身一人,对待诸侯们的态度也很让他们很是满意,种种因素加持之下,勤王的诸侯们选择了太子姬服。

在诸侯齐心一致之下,诸侯联军绕过骊山,走过蓝田,来到了镐京。

这个时候镐京往西以费侯为首的嬴姓、姒姓诸侯们沿着渭水一路疾驰,终于走到了终南山北部的犬丘,与镐京城隔河相望。

三支兵马屯驻在三河平原,情势瞬间紧张起来。

……

懿王温柔贤善,执政有五:敬天、奉宗庙、重亲、听谏、爱民,所以有天下,先王所不能及也。——《史记·周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