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匈牙利人的新政策(上)(2/4)

除此之外弗兰茨始终相信惩罚的威力不只在于其残酷性,更在于其不可避免性,只有让每个叛国者都接受应有的惩罚才能止住这种歪风邪气。

至于具体的尺度很难把控,但考虑到此时奥地利帝国的实际情况,让其倾家荡产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毕竟钱财乃身外之物,只要活着就有希望,而那些俗物正好可以填补奥地利的战争损耗,更能为以后国家的发展做贡献。

弗兰茨觉得改邪归正、重回巅峰的故事更励志,而那些反复横跳、待价而沽最后“弃暗投明”成为大英雄的事迹并不适合未来的奥地利帝国,至少不该出现在他的帝国。

回到匈牙利军队中的不同声音,其实是未来匈牙利军中三巨头发出的。

格尔盖伊·阿尔图尔、亚诺什·达莫扬尼奇、亨利希·德梅,其中格尔盖伊·阿尔图尔是最有名气的,同时也是三人中最能打的,一生身经大小数十战无一败绩,最后主动向俄国人投降。

但正因为这个举动导致被科苏特称为匈牙利民族的叛徒,是1848年革命失败的罪魁祸首,毫无勇气的懦夫。

不过由于弗兰茨的干预,温迪施格雷茨亲王并没有去匈牙利送人头,匈牙利的民族屠杀政策也没开始执行,所以这位匈牙利的最强之将只是一个新兵营的少校。…。。

亚诺什·达莫扬尼奇的军职是三人中最高的,但也就是一名少将只能坐在军事议会的最末席。

他的勇武不容置疑,但是他的出身注定此时不可能身居高位。

亨利希·德梅是个名义少将,但他是一个波兰人,而且并不愿意加入匈牙利籍,成为匈牙利人所以也不太受重视。        这三人一致反对强攻普雷斯堡要塞,首先从纯军事角度讲,此时的匈牙利政府军根本没有实力和普雷斯堡的奥地利守军对抗。

无论是兵员素质、地形、火炮,还是后勤,早有准备的奥地利人都占据着绝对优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