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章切几斤熟牛肉(1/3)

“秦兄弟,咱们这是去往何处?”

离开黄泥冈后,跟在秦牧身边的杨志,颇为疑惑的询问道。

“梁山泊。”

“梁山?”

杨志愣了一下,旋即咂舌道:“秦兄弟,这梁山可是王伦一伙贼寇的盘踞之地,你是要带我去落草?”

杨志有一种被忽悠的感觉。

之前,秦牧说出那种壮烈激怀的话语,杨志只以为他要去投军,或者是走后门,投奔有钱有势的亲戚,没成想,居然是落草为寇……

“不错。”

秦牧淡淡的笑道:“杨兄,这个世道,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咱们便不得不剑走偏锋。”

“我大宋自立国以来,就奉行不抑兼并的国策,致使富者良田千顷,而贫者无立锥之地!”

“穷困潦倒,或走投无路的百姓,是不得不落草为寇,或者是干脆跟陈胜、黄巢一样,揭竿而起。”

“所以这一百多年来,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层出不穷,却始终未取得成功,被朝廷迅速镇压下去,你可知晓为何?”

闻言,杨志想了一下,便试探性的回答道:“大宋气运未尽?”

“是,也不是。”

秦牧缓声道:“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之所以算是小打小闹,还归功于朝廷的平叛方略。”

“朝廷一贯的策略就是能不出兵就尽量不出兵,许以小利解决就给反贼们一些甜头,毕竟谁起义是真的为了改朝换代?”

“我大宋的军队不下百万人,多吗?多!”

“然,自太宗以降,养兵虽多,多而无能,固然有种种原因。这其中最大的缘故,莫过于招抚的厢军。”

“熙丰盛时,内外禁卒马步军凡九十五万人。”

“厢军占据半数以上,而厢军,多来自于民间草寇!”

“各地若有民变,或官府无法剿灭的贼寇,便会选择招安,这便是多年......

第002章切几斤熟牛肉

来朝廷面对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尚可长治久安的最大原因。”

听到这话,杨志不由得一脸钦佩的神色,看着秦牧,抱拳行礼道:“秦兄弟这般分析,当真是一针见血,杨志受教了!”

话都说到这份上,杨志又怎能不了解秦牧的心思?

宋朝,在历史上有“富宋”之称,表面上一派盛世景象,实则大小起义从不间断。

三百一十九年的国祚,平均每年要爆发次起义,可见其内部矛盾之深让人咋舌!

富宋只是相对于商贾、士大夫而言,底层百姓的生活依然水深火热,被苛捐杂税所困扰。

好在,大宋最引以为傲的招安政策,已经最大限度降低了动武的可能性……

在杨志看来,秦牧应该是打算搞出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起义,而后接受朝廷的招安,以此来登堂入室,封侯拜相的。

这让杨志很是热衷、赞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