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3章 都不是省油的灯(2/3)

隋灭陈后,宁宣与宁猛力一起附隋朝,宁宣不久病逝,朝廷分合浦郡为越州、姜州、南合州,任命宁纯担任他开发的姜州刺史,掌管封山、蔡龙、东罗三县。

宁道明为越州刺史,

在宁长真宁道明起兵反唐时,宁纯为南合州刺史,冯暄谈殿攻姜州,宁纯便从南合州起兵救援,将冯暄击退。

宁长真宁道明等人败亡后,宁纯忠于朝廷有功,迁越州刺史,宁纯在越州,控制着合浦的采珠业和盐业,十分富有,而冯暄冯盎兄弟一直觊觎,双方一直冲突不断。

贞观元年李世民派中庶子张元素到越州坐镇,才勉强让冯盎和宁纯息兵罢战。

现在朝廷把越州更名廉州,把宁纯调去苍梧,宁纯心里当然不爽,可爽不爽也没用,如今的宁氏家族早不复当初强势。

如果宁纯敬酒不吃吃罚酒,那钦州宁氏真可能有灭顶之灾,现在他去苍梧,那还能晋爵宁越郡公,他的儿子们也能恩荫授官,

甚至宁长真宁道明等的子弟,也还能袭爵授官,

唯一条件,就是宁氏子弟得外任做官,不能再留在钦州廉州这些地方了。

甚至他们的采珠业、盐业,也肯定要让出大部份来,

“我之前老听什么岭南溪垌溪垌,还以为岭南蛮子们都是住在溪边的山洞里呢,跟宁纯聊过才知道,原来岭南所谓垌,是他们蛮话,意指山冲之间的平原。

溪垌,就是两山之间溪流边的平地。

岭南俚獠蛮以垌为社会单位,往往一垌变是一个部落,有垌主为首领。

在合浦东北的大廉垌和六湖垌之间,有一座大山,横亘三十余里,便是大廉山。据说这山原不叫这名,东汉时刘秀派费贻来合浦做太守,上任后非常有廉名,他任满回京时,百姓扶老携幼相送,一直送到这座山下,后来便把此山叫做大廉山,以示纪念。

隋朝时,宁宣领兵进驻大廉垌,在这里设县,将这里百姓编户齐民,传授中原先进农耕技术,

大廉山下的大廉垌,是数万亩的稻田。

大廉垌自北向南有一条河蜿蜒出海,长五十余里,名为香草河

程处默现在对那个地方挺向往的,本来以为是个毒虫出没,瘴气弥漫的地方,现在听宁纯讲了才知道,原来在他们父子两代人的努力下,大廉垌、香草溪,数万亩稻田,

五十余里的香草河,因为两岸长一种叫蛤蒌的草得名,此草其貌不扬,却散叶清香,当地蛮人称为猪拔菜,因为此草最容易引猪来觅食,

它的香能与紫苏相提并论,不但猪喜欢吃,土人还喜欢用蛤蒌叶子裹上五花肉做馅包粽子,包出的粽子口感紧致,芬芳浓郁,乃是一绝。

拿叶子来炒海贝和田螺,或是油炸蛤蒌叶夹肉,裹上肉末粘上米粉,炸的外酥里嫩,又香又脆

怀玉听了也都充满画面感了。

“看来宁纯对那里还挺有感情的,不过他能跟你说这些,说明还是愿意把廉州交到手里,希望你好好治理。”

“我去了肯定会好好治理廉州的,”

“那你有啥计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