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 门生故旧在要路(2/4)

好在他遇到武怀玉,彻底改变了他的困境。司经局为崇贤馆募集来书籍、钱帛,然后抄书存储,还办起了纸墨笔诸坊,又编报刊印,刘绪收入也高了,后来又跟着怀玉去了朔方,治灵州平梁师都,也是沾了军功水涨船高,

不说升官晋阶,甚至也在那边置办了一些田产等。

“现在大家日子也都好些了些了,”刘绪说他这两年在老家,陆续买下了二百亩地,学武怀玉置为族中义庄,其庄子地租等收益用做村里的一所义学,一块族坟的开支,另外族中孤寡残疾的,也能帮助一些。

现在老家百姓日子也比早几年好过一些,有了这个义庄,乡人也就不用有点事就跑来找刘绪了。

刘绪现在回京是御史台主簿,俸禄也涨了,而他在朔方、关中也置办了一点田产,另外就是借着以前司经局的关系,还有跟怀玉的关系,他现在家里也有了点小产业,比如包了点抄书、装订等的业务,还在长安坊市改造中买了几个铺子,

总的来说,现在刘绪也是光鲜亮丽,仕途顺畅,生活也比较宽裕了,妻子虽是宫人出身,但也比较会打理家务,他现在还纳了两妾,儿女五六个了,日子非常满意。

“乡亲滴水之恩,你能涌泉相报,这非常好啊,二百亩义庄,还帮着在村里建了义学,了得。”

“跟相公相比,不值挂齿,我这都是跟相公学的,而且我能有今日,也都是相公一路提携,否则,我说不定都饿死在长安了。”刘绪感叹着道。

他说的是实话,不是武怀玉提携,就凭他那正字的微薄俸禄,他借下的那些债都永远还不上。

六品通事舍人的来济,笑道,“武氏义庄,如今可是让勋戚贵族争相效仿。”

义庄不是武家最先设立的,但武家的义庄确实比较了得,除了武氏家族较齐心,有条件的都捐献义田外,就是武家对义庄的管理有一套非常不错的规章制度,有专门的义庄理事会,由族中推选出公正有德者多人,负责监管,另外又有专门的管事,负责经营。

一个经营,一个监督,都按规章办事,就算族长也不得违背。

现在并州武氏义庄有名,一是武士彟武怀玉他们捐出来的田庄房屋多,加起来有六千亩,在长安、太原两地各有数千亩地,另外就是还建有义学、义仓,

族中各房,生下来到五岁,都有一笔补助粮,每月三斗米,一年一匹布,五到十岁减半,满六十岁,又有补贴。

另外就是丧葬嫁娶,也会有补贴。

孤寡残疾就更不用说,

而义学,族中子弟都可免费进学,甚至读的好的还有奖励,若是去参加科举还给路费,族学老师,也优先挑选放中知识渊博之人担任,

如果学生能考中明经进士等的,不仅学生有奖励,老师也有奖励。还有就是族坟,不仅会置买山地,也会雇人负责管理等。

义庄还有义仓,这个义仓粮既是义田收租来的,也有族人捐献,义仓粮除了给族人按规矩放发补助外,也会拿出部份来借贷给族人,在补助外的借贷利息很低,有富余也可以再借贷部份给外面,利息就稍高一点点,这样也是有利于义仓的壮大发展。

武家的义田六千亩,义仓粮储备较多,甚至义学好几所,长安城南的武氏义学,甚至还请了许多国子监的老师经常过来讲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