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长城残破起武城(2/2)

武怀玉挺佩服这个老头子,一把年纪了能够东山再起,本就不易,不仅商业上这么成功,甚至如今还能控制这么方圆三百里地,成为事实上的一地领主,那更不简单。

萨保,本是以前粟特胡长途贸易时商团的首领,丝绸之路上并不是一片坦途,会有盗贼、土匪出没,而长途贸易往来商货,大都是珠宝银器香料等贵重货物,商队就需要一位比较有本事的首领。

后来许多粟特商团开始在中原定居,萨保就不仅是商团的首领,还成为聚居地的领袖,

这些粟特聚居区的萨保,以宗族血脉为纽带,再以拜火教信仰凝聚,他们就成了一些很特殊的存在。

在魏晋以来,中原朝廷,甚至会直接委任一些势力很大的萨保官职,甚至封爵授刺史等,比如河西武威的安氏家族,就在北魏时便世袭萨保、刺史等职。

到了隋朝,甚至已经把原本粟特人的这个萨保,变为了朝廷官职之一,成为流内品官,专门授给那些有威望有势力的粟特首领。

何明远这个萨保不是朝廷授予的,是粟特人推举的。

他控制着于延水上游三百里地的粟特自治聚居地,下面还有许多小萨保。

“他有多少人口,多少武装?”

“估计整个于延水流域,大约有三千户左右粟特人,不少是原来从幽州、定州、易州甚至并州,以及突厥迁到这片地区的,他们有一支八百人的拓羯,”

武怀玉也听过拓羯之名,这些都是很勇猛的武士,据说在西域河中地区,粟特人也分为两类,一种是城邦定居,以手工和贸易为主的粟特人,还有一种则是以游牧为主的粟特人。

城邦粟特人,擅长经商,而游牧粟特人十分勇猛能战。

于是那些城邦粟特人在丝路贸易的时候,都喜欢雇佣游牧粟特人为护卫,那些人也称为拓羯,勇猛战士之意。

在长安,都能经常看到那些拓羯身影。

兵马强盛,多是赭羯,赭羯之人,其性勇烈,视死如归,战无前敌。

反正这些拓羯当雇佣兵的口碑是极好的,赭羯据说源自西域三十四国之一的赭时国,也就是石国,当然也有人说,拓羯其实是源自古波斯帝国时代的西域佣兵。

反正,这是群历史悠久,口碑很好的佣兵。

何明远据于延水三百里地,三千户粟特胡,竟然有八百拓羯战士,确实很惊人。

高荣告诉武怀玉,反正他们以前山后诸塞也跟于延水这边的粟特胡们常打交待,印象是这些人很精明,擅经商,但性多反覆,这些人虽嘴上甜蜜,但其实不好打交道。

别看是群商人,但没人敢轻易得罪他们。

在隋末乱世时,反正山后跟于延水这边的粟特胡,也算是半个盟友关系。

大汉曾经有句震耳欲聋的口号,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但粟特胡却信奉另一句话为至理名言,那就是利之所在,无论远近。

从河中到河西再一直到代北、辽西,这些丝路商人遍及每个角落,而且渐渐的,沿丝路上到处是他们的聚落。

这些聚落定居点,不仅有粟特人,还有他们带来的吐火罗人焉耆人、突厥人等,也有许多他们的护卫、佣兵拓羯。

从西域进入河西走廊,经敦煌、酒泉、张掖、武威,再东南经原州入长安、洛阳,                或东北向灵州、并州、云州至幽州、营州,                或从洛阳经卫州、相州、魏州、邢州、定州至幽州、营州。

这几条线路上,遍布许多粟特人聚落。

有粟特聚落的地方,必有拜火教的祅祠,萨保也成为聚落中政教合一的首领。

北魏时,京城设有京师萨保,各州也设有州萨保,隋朝还曾把粟特聚落,改作县下乡里。

于延水这一带的粟特聚落,并没入版籍,何明远这个萨保也不是大唐授封,甚至这些聚落也没改作乡里。

“你可把本都督的话带给何明远?他是何态度?”

“何明远希望能够当面拜见都督,”

怀玉呵呵笑了几声,这已经算是一种态度了,看来不打算配合。

丝路上的粟特聚落无数,也是粟特商人们国际贸易网络的一个个节点,甚至在战乱之时,这些粟特胡首领也不是善茬,比如隋朝时曾攻灭西域伊吾国,但隋乱时,伊吾就被那些粟特胡们占领,比如石万年,就是一个粟特萨保,此时还占据着伊吾七城,号称伊吾王,颉利可汗也任他为伊吾城主,统领七城,隶属突厥。

何明远看来也想跟伊吾萨保石万年一样,想把于延水这一片割据自治,最好是能授他们刺史啥的就更好了。

想的还挺美。

但何明远觉得自己占据于延水三百里地,跟突利可汗、颉利可汗的关系也还可以,自己有大小数十粟特聚落,三千多户粟特人,还有八百拓羯勇士,完全有资格跟武怀玉讲讲条件。

只不过武怀玉很不喜欢别人跟他讨价还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