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六扇门:白泽(2/5)

大唐兵强马壮,但也并不能做到百分百铁甲的,能够达到四到六成左右的铁甲率,就已经非常强横了。

“谢陛下!”怀玉知道这是皇帝特别的恩赐。

别看只是几百套铁甲,但对那么几千人来说,多出来的几百披甲战士,绝对是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这两千兵将,皆是屯营武官和卫府府兵,有此两千精锐,到时再点选四千当地青壮乡兵为辅,恢复盐州足够了。”

检阅过后,李世民召怀玉、杜如晦等入殿。

“怀玉之前上的那个奏疏,叫开中盐法,对吧?朕看了,觉得很不错,盐夏有盐无粮,输粮不易,但乌白盐池的盐很丰富,让商人运盐到朔方甚至是凉兰秦渭边关,换取输粮凭证,然后到秦渭、盐夏都督府换取盐引,再到盐场取盐运输,以商代输,很有想法。”

皇帝问武怀玉,要实行这個计划,还需要一些什么条件。

“回陛下,如要让此计划成功,首先河东解池之盐,以后不能再进关陇。关陇地区划为一个单独的盐区,禁止外盐入境贩销。

如此才能保证盐商愿意运粮支边,然后换盐引到盐场取盐。”

把关陇的市场人为隔离开来,盐商想要贩卖食盐,那就只能粮换盐,把粮输送到一些指定的边关城池仓库,在那里换得凭证,然后再去换盐引取盐。

以前商人直接拿钱买盐,或是直接自己在盐池、盐井产盐贩销,现在多道手续,你得拿粮食来换。

“陛下,只要计算好运粮成本、贩盐利润等,然后拟出一个合理的粮换盐的比例,那么既能为朝廷节省成本,保证边关粮草,还不会损害商人之利,维持平衡。”

打仗需要粮草,更需要钱帛。

运粮也需要人力时间等,所以说打仗不是小事。

如果借助商人力量,为朝廷输粮支边,节省成本,提高效率,李世民当然是愿意的,至于说商人愿不愿意,谁在乎他们,况且武怀玉也说了,又不是直接抢他们。

武怀玉也提出,不需要民制官收商卖,这盐官民皆可采,也都可以自由卖,但商人要买盐,必须得有盐引,这盐引只能是运粮后才能换到。

“商人运粮支边送抵后,官府计其运粮道路之远近、运粮之多寡,计其成本,折算成盐引数量,买盐时凭盐引买盐,”

李世民听后,“还是有些复杂。”

杨师道提议,不如下令,关陇各盐场不论官私所产之盐,皆只售给官府,官府收盐入仓,盐商要贩盐,就必须运粮来换盐。

杜如晦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这法子听起来不错,但操作起来太过复杂,只怕一时不便,反而扰民害商,而且这样弄,到时肯定会有许多人嫌运粮麻烦,而从江淮、河东等地走私贩盐入关中。

“陛下,只有要利可图,绝对会有不法之徒铤而走险,与其这么麻烦以粮换盐,倒不如直接雇商运粮或是招商买粮。”

皇帝点头,表示还要再考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