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尘埃落定(2/2)

臣子以忠义立身,一旦作乱,等于失了立身之本,再高的威望也会顷刻瓦解,遭天下人唾弃。

除非王朝气数将尽,天下民不聊生,否则臣子作乱是绝对无法成功的。

但沈忧之不同,他乃是李唐后裔,太宗玄孙,从法理上说,本就有登基的资格。

至于继承权的顺位问题,那就要......

第85章尘埃落定

看怎么算了——

如果是武则天主动还政于李氏,那等于承认武周承袭于高宗一脉,第一顺位就属于高宗一系的李显和李旦。

但如果认为武周像王莽篡汉一样中断了李氏王朝,那顺位就当从太宗一脉算起,而沈忧之的行为就是拨乱反正,与昔年光武帝刘秀除王莽、续大汉国祚一般无二。

除了这些法理上的问题,更重要的一点是:神都所有的皇族血裔以及满朝文武的身家性命,都还攥在沈忧之手里呢!

他们该如何抉择,自不必多言。

规矩是规矩,底线是底线。

只要没有突破底线,规矩总是可以灵活调整的。

更何况,沈忧之怎么说也是太宗嫡系子孙,如今又掌控了京畿重地,承认他登基的合法性,并不算什么天理不容、破坏法统的事。

当然,归根到底,一切的关键还是人心向背。

人心在李唐,所以沈忧之夺位之变并不会引起天下哗然。

天下百姓认可的,还是那个强盛的李唐,而不是武周。

正因如此,朝中的李唐派势力即便受到武则天无数次的打压和清洗,依旧不断壮大。

武则天杀了一个,却又招进来一批,根本就杀不完。

为了光复李唐,无数臣子像李昭德那样冒死建言,请皇帝还政于太子,甚至像李规那样,为了保住李显的太子之位而慷慨赴死。

如今终于有李氏皇族能站出来振臂一呼,高举复唐旗帜,那些李唐派自然是翘首以迎。

这背后的情况错综复杂,而狄仁杰却能在转瞬之间就想明白,确实是神思如电,天下无双。

沈忧之也不禁赞叹道:“狄阁老才思敏捷,竟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理清背后的来龙去脉,当真令人惊叹!”

一般人就算听别人......

第85章尘埃落定

亲口讲述一遍,都不一定能快速理清前后的因果,狄仁杰却只在自己现身后的片刻之间就串联了所有,这份缜密的思维,实在是超乎常人!

如果自己不是事事把握先机,加上十几年的推敲、谋划,还真骗不了狄仁杰这一回!

换句话说,沈忧之凭借先知先觉的巨大优势,加上二十年磨砺只为最后一剑,这才令狄仁杰误判一回,足可见他心智之奇绝。

要知道,到最后这一步之前,沈忧之从未显露过自己的目的,一直安分守己地帮助狄仁杰破获悬案。

这样一个没有丝毫破绽的人,即便机敏如狄仁杰,也没有怀疑的理由。

就像没有人会无端地怀疑自己相识多年的老朋友一样。

现在,狄仁杰想明白了,可屋内的其他人却还在云里雾里,根本闹不明白现在的情况究竟是怎么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