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岌岌可危(2/4)

因此,尽管奥军炮兵在法军的突袭中,损失了一百多名炮手,但火炮与弹药几乎没有什么损失。

依照欧洲炮兵的通常标配,一门火炮普遍会配置6到8名炮手,但事实上,3到4名炮手就足以保证一门火炮的正常填装与发射。另外,奥军指挥官也可以从工兵连或辎重连调配一批临时炮手。

基于此,法军来复枪手给予奥军炮兵部队的打击力度,也不过是减少了后者火炮在战场上的发射效率。等过了磨合期,奥军火炮依然会占据绝对优势。

毕竟,维尔姆泽有3万士兵可供选择,占据了绝对战场上的主动权。在山隘口吃过苦头后,奥军加大了防范力度,法军部署在城外的机动防御部队也尝试了好几次偷袭,然而战果不大,其中一次还遭遇了奥军大批骑兵追赶,前后损失了两百多人。

而当下,经过一系列战损之后,霍斯可动用的兵力仅有5干人不到,士兵们不仅需要进行频繁战斗,还要分兵看押数百名战俘,监管乌尔姆城内居民,更是要防范奥军奸细或是不法分子在城中为非作歹。

在围城战的当日,霍斯和他的山地旅就感受到奥军的强大压力。

在整整一天的相互炮击之后,法军的数座要塞就已经损失了三分之一的火炮和四分之一炮手,如果依照这个速度计算,法军炮兵阵地会在两天内哑火,彻底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围城第二天,法军要塞的火炮声明显减弱了不少,奥军的火炮发生频率力度似乎更强了一些,已经逐步向乌尔姆城中的指挥所、兵营与瞭望台等军事目标,进行狂轰滥炸。

就在吃午饭的时候,赫什科上尉从传令兵那里得到了一则噩耗,身处城防指挥所的代理团长赛瓦少校在奥军炮兵的新一轮轰炸中,不幸身负重伤。

不久,霍斯将军下达了一则命令,让赫什科上尉立刻接替了赛瓦少校执掌的瑞士团,并前往充当临时指挥所的一个地下酒窖报道。

赫什科独自走到帝国大街上,他一边走,一边到处的张望,在心中清点着来自城外的炮声数量,并尽量避开可能会被攻击的建筑物。

忽然,不远处传来一阵异常陌生的“噼噼啪啪”声响,就像一个拳头打在了他胸口那般,使他大吃一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