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瑞士变局(下)(2/4)

然而,十多个小时过去了,在中午暂时休会之际,议事会的13位执政官依然没能就“格朗松事件”,而达成一致意见。

来自苏黎世和其他东部几个州的执政官,希望邦联议事会能逮捕艾米隆男爵及其杀害法军军官的仆役,将他们送到汝拉山脉,交给法国人处理,继而平息法国-军队的愤怒,竭力消弭即将到来的战争。

包括伯尔尼在内的西部与南部诸州,却对此坚决反对。

这些信奉传统天主教的保守执政官,第一次强调瑞士邦联和各州的司法独立权,一方面他们寄希望借助外交特使的努力,继而与法国督政-府和平解决这一“不幸事件”;另一方面,为了应对强大法兰西的军事威胁,要求将瑞士境内的武装士兵,从现在的2万动员到两个月后的5万人。

毫无疑问的,以新教徒为主的苏黎世派,也坚决反对伯尔尼派的主张,表示仅有160万到170万人口的苦寒之地,根本养不活这5万职业士兵,“或许战争还没开始,邦联各州的经济就已彻底崩溃了!”

当有西部州执政官提出可向神罗皇帝兼奥地利大公弗兰茨二世求助,让奥地利军队来瑞士,协助防御法国人的进攻。

这一提议,同样被东部和北部的各州执政官喷死。

“两年前,先生们也是这样引狼入室的。可结果呢,那位弗兰茨二世皇帝拿了邦联各州贡献的数百万勒塔的黄金,居然可耻的抛弃了瑞士。于是,巴塞尔被法国人吞并,日内瓦也脱离了邦联体系。”

那位来自苏黎世州的执政官也公然表示,如果邦联议事会不按照他们的意见从事,那么苏黎世州与其他东部州,将撤回邦联军队的所有官兵,并在瑞士伯尔尼派与法国的战争中,保持绝对的中立。

换言之,等到战争爆发的时候,苏黎世州会将带着东部与北部的各州,以中立身份暂时脱离邦联,直到战争结束。

1793年开始,法国大革-命驶入极度疯狂的快车道时,瑞士的执政官联盟依然保持着忧虑不决和把握不定的态度。

主战派施泰格尔在得知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杀后,就声明他的信条是:瑞士必须放弃传统的中立,参加反对革-命的欧洲十字军,其理由并非为了自我保存而是为了一种道义上的责任。

他对此的解释是:“你不能以抚摩来逃避老虎的爪子”。

另一方面,作为邦联最高执政官的他心里十分清楚,总人口不过170万,物产贫瘠的瑞士,是无法阻止强大的法国-军队的入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